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高速铁路运营后既有线运输组织优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6-18页
        1.3.2 论文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高铁运营对既有线的运输影响分析第19-32页
    2.1 高铁运营后既有线分工及定位第19-23页
        2.1.1 我国铁路运营现状第19-20页
        2.1.2 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现状第20-22页
        2.1.3 我国既有线运输重点及市场定位第22-23页
    2.2 高铁运营对既有线运能的影响分析第23-25页
        2.2.1 高速铁路下线运行对既有线运能的影响分析第23页
        2.2.2 高速铁路独立运营对既有线运能的影响分析第23-24页
        2.2.3 客货分线运行对既有线运能的影响分析第24-25页
    2.3 既有线运能释放值计算方法研究第25-30页
        2.3.1 高速铁路运营对既有线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第25页
        2.3.2 既有线通过能力释放定量确定第25-27页
        2.3.3 既有线综合运输能力形成及限制因素分析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高铁运营后既有线货运产品分析第32-54页
    3.1 运能释放后既有线货运产品分析第32-39页
        3.1.1 既有线货物运输产品体系现状分析第32-33页
        3.1.2 既有线开行多种类货运产品技术分析第33-35页
        3.1.3 运能释放后既有线货运产品模型第35-39页
    3.2 既有线货运产品的运用模式第39-53页
        3.2.1 快货列车开行对能力的运用模式第39-43页
        3.2.2 重载列车开行对能力的运用模式第43-51页
        3.2.3 高密度货物列车开行对能力的运用模式第51-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既有线通过能力协调研究第54-87页
    4.1 干线客货列车开行的时段性特征第54-57页
        4.1.1 干线高速铁路动车组开行的时段性特征第54-57页
        4.1.2 干线旅客列车开行的时段性特征第57页
        4.1.3 干线货物列车开行的时段性特征第57页
    4.2 基于通过能力的列车开行比例研究第57-73页
        4.2.1 运能释放后不同客货列车开行比例对通过能力影响研究第57-68页
        4.2.2 不同类型货物列车开行比例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第68-72页
        4.2.3 合理的客货列车开行比例分析第72-73页
    4.3 基于通过能力利用的开行密度研究第73-80页
        4.3.1 货物列车6min间隔、旅客列车6min间隔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第73-79页
        4.3.2 货物列车7min间隔、旅客列车6min间隔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第79-80页
    4.4 基于通过能力利用的站间距研究第80-85页
        4.4.1 运能释放后既有线主要开行列车的速度等级分类第80-81页
        4.4.2 站间距对既有线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第81-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既有线路路基病害劈裂注浆效果检测与评价方法比选
下一篇:牵引逆变器系统中IGBT与传感器的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