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三角洲前缘沉积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剩余油描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区概况 | 第13-15页 |
1.4.1 地理、构造位置 | 第13-14页 |
1.4.2 勘探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 第14-15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JZ9-3 油藏地质模型构建研究 | 第17-47页 |
2.1 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地质模型构建 | 第17-18页 |
2.1.1 储层建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 第17页 |
2.1.2 基础资料格式化处理及网格系统剖分 | 第17-18页 |
2.2 JZ9-3 油田东下段精细地质建模研究 | 第18-38页 |
2.2.1 JZ9-3 油田断层及三维构造建模研究 | 第18-25页 |
2.2.2 JZ9-3 油田沉积微相细分及质量控制 | 第25-28页 |
2.2.3 JZ9-3 油田东下段岩石物理属性参数建模 | 第28-38页 |
2.2.4 JZ9-3 油田东下段流体界面确定及储量计算 | 第38页 |
2.3 JZ9-3 油田地质储量核算及地质模型可靠性评价 | 第38-46页 |
2.3.1 JZ9-3 油田东下段地质储量核算 | 第38-43页 |
2.3.2 模型可靠性评价——模型抽稀检验 | 第43-46页 |
2.4 JZ9-3 油田网格敏感性分析及模型粗化 | 第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岩心尺度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47-57页 |
3.1 岩心尺度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 第47页 |
3.2 聚合物驱岩心数值模拟模型构建 | 第47-50页 |
3.2.1 聚合物驱物理模型及室内实验流程 | 第47-48页 |
3.2.2 聚合物驱驱替规律拟合及岩心数值模型 | 第48-50页 |
3.3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研究 | 第50-51页 |
3.4 不确定性参数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 | 第51-55页 |
3.4.1 不确定性参数影响分析 | 第51-54页 |
3.4.2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砂体尺度下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 第57-70页 |
4.1 隔夹层分布及其对剩余油富集影响规律研究 | 第57-64页 |
4.1.1 JZ9-3 油田隔夹层识别 | 第57-61页 |
4.1.2 隔夹层分布对剩余油富集规律影响研究 | 第61-64页 |
4.2 储层韵律性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规律 | 第64-69页 |
4.2.1 韵律性影响下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64-67页 |
4.2.2 韵律性储层提高水驱效率的对策 | 第67-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油层级别下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 第70-83页 |
5.1 JZ9-3 油田油藏数值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 第70页 |
5.2 JZ9-3 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70-79页 |
5.2.1 储层物性影响下剩余油富集 | 第73-75页 |
5.2.2 微型构造影响下剩余油富集 | 第75页 |
5.2.3 断层封闭作用下剩余油富集 | 第75-76页 |
5.2.4 井网不完善影响下剩余油富集 | 第76-77页 |
5.2.5 层间非均质性影响下剩余油富集 | 第77-79页 |
5.3 JZ9-3 油田剩余油潜力区评价 | 第79-80页 |
5.4 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挖潜对策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JZ9-3 油田剩余油挖潜开发方案设计 | 第83-92页 |
6.1 基于流线模拟的注水井配注量优化设计 | 第83页 |
6.2 流线模拟原理简介 | 第83-86页 |
6.2.1 流线数值模拟驱替效果评价参数 | 第84-86页 |
6.2.2 注水调整技术思路 | 第86页 |
6.2.3 W6-4 井组注水调整研究 | 第86页 |
6.3 增产挖潜方案设计 | 第86-90页 |
6.4 挖潜开发结果预测对比 | 第90-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