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英文缩写词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HIV流行现状 | 第11-12页 |
1.2 HIV简介 | 第12-13页 |
1.3 HIV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杂多酸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HIV p24蛋白AlphaLISA检测方法优化 | 第17-2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7-19页 |
2.2.1 细胞株、质粒、病毒株与菌株 | 第17-18页 |
2.2.2 材料和试剂 | 第18页 |
2.2.3 相关溶液配制 | 第18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3.1 细胞复苏 | 第19页 |
2.3.2 细胞传代 | 第19页 |
2.3.3 细胞冻存 | 第19-20页 |
2.3.4 假病毒颗粒包装 | 第20页 |
2.3.5 假病毒TCID50的滴定 | 第20页 |
2.3.6 AlphaLISA检测p24蛋白含量 | 第20-21页 |
2.3.7 灵敏度实验 | 第21页 |
2.3.8 重复性实验 | 第21页 |
2.3.9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1-24页 |
2.4.1 灵敏度实验 | 第21-22页 |
2.4.2 重复性实验 | 第22-23页 |
2.4.3 AlphaLISA法与荧光素酶法定量检测病毒感染力TCID50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PM-19 衍生物抗HIV病毒活性研究 | 第25-4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3.2.1 待测药物 | 第25-27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3.2.3 相关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3.2.4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3.3.1 PM19衍生物细胞毒性检测 | 第28页 |
3.3.2 荧光素酶法检测PM-19 衍生物对单一生活周期假病毒的抑制作用 | 第28-29页 |
3.3.3 SPR检测 | 第29页 |
3.3.4 体外逆转录酶活性检测 | 第29页 |
3.3.5 体外整合酶活性检测 | 第29-31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46页 |
3.4.1 PM-19 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 第31-35页 |
3.4.2 PM-19 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试验结果 | 第35-39页 |
3.4.3 杂多酸类化合物抑制HIV-1 活性与构效关系分析 | 第39页 |
3.4.4 SPR方法对药物的作用靶点初步筛选 | 第39-43页 |
3.4.5 体外HIV-1 逆转录酶活性检测 | 第43页 |
3.4.6 体外HIV-1 整合酶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3.4.7 衍生物X-4 对不同HIV-1 亚型假病毒作用效果评价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