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汞元素的特点 | 第9-11页 |
1.1.1 汞的理化性质特点 | 第9页 |
1.1.2 汞污染来源 | 第9-10页 |
1.1.3 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第10-11页 |
1.1.3.1 汞在大气中的迁移类型 | 第10页 |
1.1.3.2 汞在水中的迁移类型 | 第10页 |
1.1.3.3 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 第10-11页 |
1.2 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1 汞污染植物修复途径 | 第11-12页 |
1.2.2 不同植物对汞的吸附能力研究 | 第12页 |
1.3 植物响应汞及其他金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汞元素 | 第13页 |
1.3.2 其他重金属 | 第13-16页 |
2 研究背景与实验设计 | 第16-20页 |
2.1 立题背景 | 第16-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3 研究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17-19页 |
2.3.1 土壤准备 | 第17页 |
2.3.2 植物准备 | 第17页 |
2.3.3 实验设计 | 第17-19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3 双穗雀稗响应汞胁迫及其在土壤中的消散梯度 | 第20-35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化学分析 | 第20-22页 |
3.2.1 总汞分析 | 第20-21页 |
3.2.2 甲基汞分析 | 第21页 |
3.2.3 土壤中汞形态的连续提取 | 第21页 |
3.2.4 其他参数的确定 | 第21-22页 |
3.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22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4页 |
3.3.1 土壤中总汞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2-24页 |
3.3.2 土壤中甲基汞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4页 |
3.3.3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pH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4-27页 |
3.3.4 双穗雀稗不同部位对总汞的富集特点 | 第27-30页 |
3.3.5 双穗雀稗不同部位对甲基汞的富集特点 | 第30页 |
3.3.6 双穗雀稗不同部位对汞的转运特点分析 | 第30页 |
3.3.7 双穗雀稗对不同土壤中汞形态的影响特点 | 第30-34页 |
3.4 总结 | 第34-35页 |
4 双穗雀稗响应汞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35-51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化学分析 | 第35-36页 |
4.2.1 蛋白质的提取与消化作用 | 第35-36页 |
4.2.2 LC-MS/MS分析 | 第36页 |
4.2.3 蛋白质鉴定与定量 | 第36页 |
4.3 结果 | 第36-48页 |
4.3.1 双穗雀稗响应汞胁迫的表型及生长参数的变化 | 第36-38页 |
4.3.2 双穗雀稗根部响应汞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38-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4.4.1 光合作用与能量代谢 | 第48页 |
4.4.2 氧化应激过程 | 第48-49页 |
4.4.3 蛋白质折叠 | 第49页 |
4.4.4 硫化合物代谢过程 | 第49-50页 |
4.4.5 金属结合与离子转运过程 | 第50页 |
4.5 总结 | 第50-51页 |
5 研究过程问题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