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黄伞菌丝对Pb2+和Mn2+的生理响应及吸附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0页
    1.1 黄伞概述第11-15页
        1.1.1 黄伞生物学特性第11-15页
            1.1.1.1 黄伞的形态学特征第11页
            1.1.1.2 黄伞的生态习性第11-12页
            1.1.1.3 黄伞的价值第12-15页
        1.1.2 黄伞的应用前景第15页
    1.2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5-16页
    1.3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第16-18页
    1.4 Pb~(2+), Mn~(2+)对人类的生物效应第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液体培养时Pb~(2+)、Mn~(2+)对黄伞的影响第20-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材料第20-21页
            2.1.1.1 菌种第20页
            2.1.1.2 主要试剂第20页
            2.1.1.3 主要仪器第20页
            2.1.1.4 母种培养基第20页
            2.1.1.5 一级摇瓶培养基第20页
            2.1.1.6 二级摇瓶培养基第20-21页
        2.1.2 方法第21-23页
            2.1.2.1 菌种的活化第21页
            2.1.2.2 一级摇瓶的制备第21页
            2.1.2.3 二级摇瓶的制备第21页
            2.1.2.4 菌丝体鲜重的测定第21页
            2.1.2.5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第21页
            2.1.2.6 胞外多糖含量测定第21-22页
            2.1.2.7 重金属含量测定第22页
            2.1.2.8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第22-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2.1 Pb~(2+)、Mn~(2+)对黄伞菌球的影响第23-24页
        2.2.2 Pb~(2+)、Mn~(2+)对黄伞胞外多糖和菌丝体鲜重的影响第24-26页
        2.2.3 Pb~(2+)、Mn~(2+)对黄伞抗氧化物酶的影响第26-28页
        2.2.4 Pb~(2+)、Mn~(2+)在黄伞菌丝中的富集规律第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第3章 固体培养时Pb~(2+)、Mn~(2+)对黄伞的影响第30-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3.1.1 材料第30-31页
            3.1.1.1 菌种第30页
            3.1.1.2 试剂第30页
            3.1.1.3 主要仪器第30页
            3.1.1.4 母种培养基第30页
            3.1.1.5 供试平板培养基第30-31页
        3.1.2 方法第31-32页
            3.1.2.1 菌种的活化第31页
            3.1.2.2 平板母种的制备第31页
            3.1.2.3 供试平板的制备第31页
            3.1.2.4 菌丝形态观察第31页
            3.1.2.5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第31-32页
            3.1.2.6 重金属含量测定第32页
            3.1.2.7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第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3.2.1 Pb~(2+)、Mn~(2+)对黄伞菌落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3.2.2 不同浓度Pb~(2+)、Mn~(2+)对黄伞菌丝体表面结构的影响第33-34页
        3.2.3 Pb~(2+)、Mn~(2+)对黄伞抗氧化物酶的影响第34-36页
        3.2.4 Pb~(2+)、Mn~(2+)在黄伞菌丝中的富集规律第36-37页
    3.3 讨论第37-39页
第4章 Pb~(2+)、Mn~(2+)对黄伞、平菇和秀珍菇菌丝的结合特性的比较第39-4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4.1.1 材料第39-40页
            4.1.1.1 菌种第39页
            4.1.1.2 试剂第39页
            4.1.1.3 主要仪器第39页
            4.1.1.4 母种培养基第39页
            4.1.1.5 供试平板培养基第39页
            4.1.1.6 一级摇瓶培养基第39-40页
            4.1.1.7 二级摇瓶培养基第40页
        4.1.2 方法第40-41页
            4.1.2.1 菌种的活化第40页
            4.1.2.2 一级摇瓶的制备第40页
            4.1.2.3 二级摇瓶的制备第40页
            4.1.2.4 平板母种的制备第40页
            4.1.2.5 供试平板的制备第40-41页
            4.1.2.6 离子洗脱第41页
            4.1.2.7 重金属含量测定第4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4.2.1 液体培养下黄伞、平菇和秀珍菇对Pb~(2+)、Mn~(2+)结合特性第41-43页
        4.2.2 固体培养下黄伞、平菇和秀珍菇对Pb~(2+)、Mn~(2+)结合特性第43-44页
    4.3 讨论第44-45页
第5章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设想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a/Ce掺杂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废渣基活性炭制备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