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防冻雾封层机理分析及材料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防冻剂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防冻剂释放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防冻雾封层材料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防冻雾封层材料机理综合分析第18页
        1.3.2 防冻雾封层原材料选择及制备第18页
        1.3.3 防冻剂释放机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第18页
        1.3.4 防冻雾封层乳液材料设计第18-19页
        1.3.5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防冻雾封层材料机理综合分析第20-36页
    2.1 防冻剂抗凝冻机理第20-23页
        2.1.1 稀溶液依数性定律及凝固点降低公式第20-23页
        2.1.2 低共熔点原理第23页
    2.2 防冻剂释放机理第23-28页
        2.2.1 防冻剂的释放过程第23-24页
        2.2.2 药物动力学模型概述第24-27页
        2.2.3 药物动力学方程适用性分析第27-28页
    2.3 防冻雾封层乳液稳定机理第28-35页
        2.3.1 乳状液液滴间的三种相互作用第28-32页
        2.3.2 离子型乳化沥青稳定机理第32-33页
        2.3.3 电解质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防冻雾封层乳液载体与防冻剂的选择及制备技术研究第36-47页
    3.1 原材料性质简介第36-40页
        3.1.1 乳化沥青第36-37页
        3.1.2 防冻剂第37-38页
        3.1.3 外加稳定剂第38-40页
    3.2 防冻雾封层乳液制备方法第40-42页
        3.2.1 纳米颗粒的团聚与分散第40-41页
        3.2.2 防冻雾封层乳液制备方法第41-42页
    3.3 防冻雾封层乳液干固性能试验第42-46页
        3.3.1 实验材料第43页
        3.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第43页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防冻剂释放机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47-67页
    4.1 实验部分第47-52页
        4.1.1 实验材料第47页
        4.1.2 主要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第47-52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66页
        4.2.1 乙酸钙水溶液电导率标准曲线第52-53页
        4.2.2 不同防冻剂/沥青比值的释放规律第53-59页
        4.2.3 不同温度下防冻剂的释放规律第59-63页
        4.2.4 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对释放规律的影响第63-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纳米颗粒稳定的防冻雾封层乳液材料设计第67-88页
    5.1 防冻雾封层乳液储存稳定性研究第67-74页
        5.1.1 实验材料第67页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7页
        5.1.3 实验方法第67-69页
        5.1.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73页
        5.1.5 防冻剂浓度及纳米颗粒掺量的推荐第73-74页
    5.2 防冻雾封层防冻效果评价第74-82页
        5.2.1 实验材料第74页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4页
        5.2.3 防冻效果评价方法第74-77页
        5.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82页
    5.3 防冻雾封层防冻耐久性评价第82-86页
        5.3.1 实验材料第82页
        5.3.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82-83页
        5.3.3 防冻耐久性加速衰减模拟方法第83页
        5.3.4 防冻耐久性评价方法第83-84页
        5.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4-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纵向科研项目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水砂层盾构隧道变形监测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柔性基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