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1-15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1 自我效能感界定 | 第15页 |
2.1.2 教师自我效能感界定 | 第15-16页 |
2.1.3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1.4 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职业倦怠的界定 | 第18页 |
2.2.2 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3 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2.4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23-25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2.1 文献法 | 第23页 |
3.2.2 调查法 | 第23-24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24页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24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49页 |
4.1 测量工具的修订 | 第25-30页 |
4.1.1 对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 | 第25-27页 |
4.1.2 对职业倦怠量表的修订 | 第27-30页 |
4.2 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第30-32页 |
4.3 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4.3.1 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4.3.2 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描述性分析 | 第33-34页 |
4.4 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34-40页 |
4.4.1 不同性别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4.4.2 不同年龄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5-36页 |
4.4.3 不同婚姻状况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4.4.4 不同教龄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4.4.5 不同学历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8页 |
4.4.6 不同职称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4.4.7 不同区域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4.5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0-45页 |
4.5.1 不同性别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4.5.2 不同年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4.5.3 不同婚姻状况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2页 |
4.5.4 不同教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4.5.5 不同学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4.5.6 不同职称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4.5.7 不同区域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45页 |
4.6 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 | 第45-46页 |
4.7 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建议 | 第49-51页 |
6 创新与不足 | 第51-53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51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附录A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 第57-59页 |
附录B 中学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