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缘起 | 第7-9页 |
1.2 研究对象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前人研究成果与评述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禅与禅境 | 第13-22页 |
2.1 关于禅的理解 | 第13-18页 |
2.1.1 从禅门公案中看禅 | 第13-14页 |
2.1.2 “悟”与“空” | 第14-18页 |
2.2 禅与意境 | 第18-22页 |
第三章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兴衰与格局演变 | 第22-35页 |
3.1 狮子林园史 | 第22-27页 |
3.1.1 关于创始时间 | 第22-23页 |
3.1.2 关于狮(师)子林名字的来由 | 第23-24页 |
3.1.3 狮子林的变迁史 | 第24-27页 |
3.2 狮子林园林格局的演变 | 第27-35页 |
3.2.1 元末明初狮子林格局 | 第27-29页 |
3.2.2 清朝狮子林格局 | 第29-32页 |
3.2.3 近代狮子林格局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元末明初时期狮子林的禅境营造研探 | 第35-61页 |
4.1 禅的发展对唐宋之后造园的影响 | 第35-44页 |
4.1.1 从禅学的发展看我国古代自然观的变迁 | 第35-41页 |
4.1.2 城市山林的兴盛 | 第41-44页 |
4.2 惟则禅师和他的狮子林 | 第44-61页 |
4.2.1 狮子林的伽蓝布局 | 第45-48页 |
4.2.2 山林之势 | 第48-50页 |
4.2.3 狮子林十二景与其禅境 | 第50-61页 |
第五章 站在禅境的角度看今日之狮子林 | 第61-67页 |
5.1 问梅阁在全园中的位置关系与禅境 | 第61-63页 |
5.2 游今日之狮子林假山所引发的禅意 | 第63-66页 |
5.3 贝仁元的狮子林禅境营造手法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狮子林的禅境营造手法对当代园林禅境营造的启发 | 第67-75页 |
6.1 居于高处而得天地真境 | 第67-68页 |
6.2 在“芥子”空间中体味“须弥”的深境 | 第68-69页 |
6.3 出奇殊胜韵外之致 | 第69-71页 |
6.4 在自然而然之景中静默观照 | 第71-72页 |
6.5 标题匾额的点醒力量 | 第72-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