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从上帝到自我--格奥尔格·特拉克尔死亡诗学探讨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方法的确立第11-13页
    三、作为研究客体的特拉克尔第13-15页
    四、相关术语的界定第15-18页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1章 末世之诗:“死者”形象与时间意象第19-44页
    1.1 “死者”形象的双重内涵第19-27页
        1.1.1 作为一种肉身之死的“死者”第20-22页
        1.1.2 作为一种“离脱”状态的“死者”第22-27页
    1.2 时间意象的两种象征第27-38页
        1.2.1 “午夜”——死亡与疯狂第28-31页
        1.2.2 “傍晚”——毁灭与重生第31-38页
    1.3 末世之诗的神本思想第38-44页
        1.3.1 时间观念中的末世思维第39-40页
        1.3.2 末世思维中的人神关系第40-44页
第2章 复活之诗:受难与永生第44-64页
    2.1 受难——质疑与亵渎第44-52页
        2.1.1 《深渊》中的受难:质疑神第44-47页
        2.1.2 《纯洁的处女》中的受难:亵渎神第47-52页
    2.2 《西方之歌》中的“双性同体”——净化与救赎第52-58页
        2.2.1 神话中的“双性同体”第52-55页
        2.2.2 炼金术中的“双性同体”第55-58页
    2.3 男性意识之死——性与性别第58-64页
        2.3.1 兄妹乱伦的隐喻第58-61页
        2.3.2 心理性别的斗争第61-64页
第3章 自我之诗:镜像世界与异化第64-80页
    3.1 表现与再现第64-70页
        3.1.1 《致男童埃利斯》中的抽象化第64-68页
        3.1.2 个人化与真实性第68-70页
    3.2 “失明”与自我之死第70-74页
        3.2.1 《诗篇》中的“失明”隐喻第70-72页
        3.2.2 镜像自我的中心缺失第72-74页
    3.3 语言之镜与异化之途第74-80页
        3.3.1 《卡斯帕·豪塞之歌》中的死亡第74-77页
        3.3.2 人类命运的异化之途第77-80页
结语第80-84页
    一、死亡之途:走向澄明第80-82页
    二、死亡诗学:“俄耳甫斯”的欲望之歌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89-90页
后记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两汉同题寓言研究
下一篇: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慰安妇形象研究--以凯勒与汉森同名作品《慰安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