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镍催化剂上丙三醇重整—氢解制1,2-丙二醇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生物质第10-11页
    1.2 丙三醇的用途第11-16页
        1.2.1 选择性氧化制二羟基丙酮第12页
        1.2.2 脱水制丙酮醇第12-13页
        1.2.3 脱水制丙烯醛第13页
        1.2.4 重整制氢第13-14页
        1.2.5 氢解制1,2-丙二醇第14-16页
    1.3 氢解反应路径第16-18页
        1.3.1 C-O键断裂路径第16-17页
        1.3.2 首步脱氢路径第17页
        1.3.3 首步脱水路径第17-18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18-20页
    1.5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8页
    2.1 原料与试剂第28-29页
    2.2 样品的制备第29页
    2.3 样品的表征第29-35页
        2.3.1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第30页
        2.3.2 氮低温物理吸附(BET)第30-31页
        2.3.3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1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选区电子衍射(TEM&SAED)第31页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1-32页
        2.3.7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32-33页
        2.3.8 H_2滴定(H_2-titration)第33-34页
        2.3.9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34页
        2.3.10 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第34页
        2.3.11 拉曼光谱(Raman)第34-35页
        2.3.12 光致发光(PL)第35页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三章 RQ Ni催化剂上丙三醇重整-氢解制1,2-丙二醇的研究第38-52页
    3.1 催化剂的制备第38-39页
        3.1.1 RQ Ni_(50-x)Mo_xAl_(50)合金的制备第38-39页
        3.1.2 RQ Ni_(50-x)Mo_x催化剂的制备第39页
    3.2 RQ Ni_(50-x)Mo_x催化剂的表征第39-42页
        3.2.1 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第39-40页
        3.2.2 物相组成(XRD)第40-41页
        3.2.3 表面电子性质(XPS)第41-42页
    3.3 RQ Ni_(50-x)Mo_x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42-46页
        3.3.1 活性评价结果第42-43页
        3.3.2 反应条件的影响第43-46页
        3.3.3 稳定性考察第46页
    3.4 讨论第46-49页
        3.4.1 反应路径的探讨第46-48页
        3.4.2 Mo的修饰作用第48-49页
    3.5 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四章 氧化物共催化剂对丙三醇催化重整-氢解性能的影响第52-64页
    4.1 氧化物的制备第52页
    4.2 氧化物的NH_3-TPD表征第52-53页
    4.3 共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3-58页
    4.4 讨论第58-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第五章 不同形貌的ZnO共催化剂对丙三醇重整-氢解性能的影响第64-76页
    5.1 ZnO的制备第64页
    5.2 ZnO的表征第64-69页
        5.2.1 物相组成(XRD)第64-65页
        5.2.2 表面形貌(SEM)第65-67页
        5.2.3 微观结构(TEM)第67-68页
        5.2.4 拉曼光谱(Raman)第68页
        5.2.5 光致发光(PL)第68-69页
    5.3 ZnO晶体的生长机理第69-70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0-73页
    5.5 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六章 制备方法对Ni/ZnO催化丙三醇重整-氢解性能的影响第76-88页
    6.1 催化剂的制备第76-77页
    6.2 催化剂的表征第77-81页
        6.2.1 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第77页
        6.2.2 热重分析(TG-DTG)第77-78页
        6.2.3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78-79页
        6.2.4 物相组成(XRD)第79页
        6.2.5 微观形貌(TEM)第79-81页
        6.2.6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8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1-85页
        6.3.1 空速的影响第81-83页
        6.3.2 1,2-PDO选择性的探讨第83-85页
        6.3.3 动力学结果第85页
    6.4 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7.1 论文总结第88页
    7.2 展望第88-90页
个人简历第90-91页
论文发表及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材料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理论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