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微藻培养技术 | 第12-20页 |
1.2.1 微藻的营养方式 | 第12-14页 |
1.2.2 微藻的悬浮态培养 | 第14-17页 |
1.2.3 微藻的生物膜培养 | 第17-20页 |
1.3 微藻生物膜培养的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1.3.1 藻种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2 吸附材料的影响 | 第21页 |
1.3.3 光照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4 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1.4.1 已有工作的不足 | 第23页 |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2 营养方式对微藻生物膜生长及产油的影响 | 第25-45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2.1 藻种与培养基 | 第26页 |
2.2.2 实验装置及系统 | 第26-29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2.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3 生物膜吸附材料的选择 | 第32-34页 |
2.4 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生长产油对比 | 第34-39页 |
2.4.1 固化培养基下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 | 第34-36页 |
2.4.2 流动培养基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及产油特性 | 第36-39页 |
2.5 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微观形态对比 | 第39-42页 |
2.5.1 固化培养基下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微观形态 | 第39-40页 |
2.5.2 流动培养下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微观形态 | 第40-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3 固化培养基下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生长特性研究 | 第45-58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3.2.1 藻种与培养基 | 第45页 |
3.2.2 实验装置及系统 | 第45-46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46页 |
3.2.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3.3 光强对固化培养基下微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 营养物质浓度对固化培养基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49-54页 |
3.4.1 无机盐浓度对固化培养基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49-51页 |
3.4.2 葡萄糖浓度对固化培养基下微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51-54页 |
3.5 固化培养基厚度对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流动培养基下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生长特性研究 | 第58-89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4.2.1 藻种与培养基 | 第58页 |
4.2.2 实验装置及系统 | 第58-59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59页 |
4.2.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9页 |
4.3 光传递对流动培养基下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59-72页 |
4.3.1 光强对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生长及产油的影响 | 第59-64页 |
4.3.2 初始接种密度对光合自养-异养生微藻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64-68页 |
4.3.3 光循环对流动培养基下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68-72页 |
4.4 营养物质对流动培养基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72-83页 |
4.4.1 无机盐浓度对流动培养基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72-75页 |
4.4.2 葡萄糖浓度对流动式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75-79页 |
4.4.3 异养加入时间对流动式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79-83页 |
4.5 培养基间歇供给对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的影响 | 第83-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5 结论 | 第89-91页 |
6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附录 | 第103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3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