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辽宁碱蓬白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2株内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碱蓬第12-14页
        1.1.1 碱蓬的食用价值第12页
        1.1.2 医药价值第12页
        1.1.3 碱蓬的生态价值第12-13页
        1.1.4 碱蓬耐盐基因的利用第13页
        1.1.5 碱蓬内生菌的开发第13-14页
    1.2 链格孢属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链格孢属菌的致病性第14页
        1.2.2 微生物源制剂对链格孢属菌的抑制第14-15页
        1.2.3 植物源生物制剂对链格孢属病菌的抑制第15-16页
    1.3 植物内生菌第16-18页
        1.3.1 枯草芽孢杆菌第16-17页
        1.3.2 草酸青霉第17-18页
2 辽宁碱蓬白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18-40页
    2.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2.1.1 主要仪器第18页
        2.1.2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1.3 供试菌种第19页
        2.1.4 培养基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6页
        2.2.1 辽宁碱蓬白斑病病原菌分离纯化第19页
        2.2.2 辽宁碱蓬白斑病病原菌鉴定第19-21页
        2.2.3 温度、湿度、pH值、光照,培养时间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影响第21-22页
        2.2.4 温度、湿度、pH值、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2-23页
        2.2.5 病原菌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第23-24页
        2.2.6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4页
        2.2.7 拮抗菌对病原菌的影响第24-25页
        2.2.8 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第25-26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38页
        2.3.1 辽宁碱蓬白腐病叶片病组织切片观察第26-27页
        2.3.2 辽宁碱蓬白腐病病原菌鉴定第27-30页
        2.3.3 温度、pH值、湿度、光照及培养时间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第30-33页
        2.3.4 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第33-36页
        2.3.5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6页
        2.3.6 拮抗菌对病原菌的影响第36-37页
        2.3.7 化学药剂对2株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第37-38页
    2.4 结论第38-39页
    2.5 讨论第39-40页
3 辽宁碱蓬内生草酸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的检测第40-49页
    3.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3.1.1 主要仪器第40页
        3.1.2 主要试剂第40页
        3.1.3 供试菌种第40-41页
        3.1.4 培养基第41页
    3.2 实验方法第41-43页
        3.2.1 草酸青霉浸提液的制备第41页
        3.2.2 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的制备第41页
        3.2.3 细菌指示菌菌悬液的制备第41页
        3.2.4 真菌指示菌菌悬液的制备第41-42页
        3.2.5 抑菌圈试验第42页
        3.2.6 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及抑菌率检测第42-43页
        3.2.7 碱蓬内生草酸青霉抑菌成分化学属性的检测第43页
        3.2.8 对指示菌PPO和POD酶活性的影响第43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3.3.1 抑菌效果第43-45页
        3.3.2 碱蓬内生草酸青霉抑菌成分化学属性的检测第45页
        3.3.3 对指示菌酶活性的影响第45-47页
    3.4 结论第47页
    3.5 讨论第47-49页
        3.5.1 讨论拮抗菌对酶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3.5.2 草酸青霉抑菌机制第48-49页
4. 草酸青霉致病性与枯草芽孢杆菌防病性的研究第49-57页
    4.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1.1 主要仪器第49页
        4.1.2 主要试剂第49页
        4.1.3 供试种子及果蔬第49页
        4.1.4 供试菌种第49页
        4.1.5 培养基第49-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4.2.1 草酸青霉菌悬液的制备第50页
        4.2.2 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的制备第50页
        4.2.3 草酸青霉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液的制备第50页
        4.2.4 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对草酸青霉生物量、产孢量、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0页
        4.2.5 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酸青霉酶活性的影响第50页
        4.2.6 枯草芽孢杆菌影响草酸青霉导致储物霉变的检测第50-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4.3.1 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酸青霉生物量、产孢量、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1-52页
        4.3.2 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酸青霉酶活性的影响第52页
        4.3.3 枯草芽孢杆菌降低储物中草酸青霉霉菌总数的检测第52-56页
    4.4 结论第56页
    4.5 讨论第56-57页
5 碱蓬内生菌对植物促生作用研究第57-69页
    5.1 实验材料第57页
        5.1.1 主要仪器第57页
        5.1.2 主要试剂第57页
        5.1.3 供试种子第57页
        5.1.4 菌种第57页
        5.1.5 培养基第57页
    5.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5.2.1 草酸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的制备第57-58页
        5.2.2 种子萌发预试验与促生物质化学属性检测第58页
        5.2.3 植株生长发育指标及其防御酶活性测定第58-59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5.3.1 草酸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促生组合的优化第59-62页
        5.3.2 碱蓬内生草酸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对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第62-63页
        5.3.3 草酸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对植物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第63-65页
        5.3.4 草酸青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浸提液对植物种苗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65-67页
    5.4 结论第67页
        5.4.1 草酸青霉对绿豆发芽率的影响第67页
        5.4.2 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第67页
    5.5 讨论第67-69页
        5.5.1 关于草酸青霉第67-68页
        5.5.2 关于枯草芽孢杆菌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碱蓬病虫害调查及红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玉米穗腐病和小麦赤霉相关镰孢菌的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