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8页 |
1.2.1 机动突防及其制导技术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1.2.2 质量矩控制技术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2.3 飞行控制系统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弹道导弹自由飞行段机动突防研究 | 第20-3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基于经典比例导引理论的弹道导弹机动突防研究 | 第20-25页 |
2.2.1 EKV与弹道导弹的相对运动方程及比例导引律 | 第21-22页 |
2.2.2 EKV需用过载与弹道导弹机动过载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2.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2.3 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弹道导弹机动突防研究 | 第25-34页 |
2.3.1 弹道导弹攻防对抗相对运动模型 | 第25-28页 |
2.3.2 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最优策略的求解 | 第28-30页 |
2.3.3 攻防对抗中双方机动能力的对抗分析 | 第30-32页 |
2.3.4 算例分析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弹道导弹再入段变质心机动模式研究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变质心控制执行机构——滑块的配置问题 | 第35-37页 |
3.3 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37-43页 |
3.3.1 数学符号说明 | 第37-38页 |
3.3.2 力和力矩模型 | 第38-39页 |
3.3.3 动力学方程 | 第39-43页 |
3.4 与双滑块控制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弹道导弹变质心再入弹头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47-6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基于变结构理论的俯仰-偏航通道控制系统设计 | 第47-54页 |
4.2.1 控制模型建立及不确定性分析 | 第47-51页 |
4.2.2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51-53页 |
4.2.3 滑块及导轨位置伺服控制回路设计 | 第53-54页 |
4.3 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滚转通道控制系统设计 | 第54-63页 |
4.3.1 滚转通道控制方程 | 第54-55页 |
4.3.2 滚转通道LQR控制器的设计 | 第55-59页 |
4.3.3 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滚转通道控制系统设计 | 第59-63页 |
4.4 飞行控制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63-68页 |
4.4.1 俯仰及偏航通道控制系统验证仿真 | 第63-65页 |
4.4.2 滚转通道控制系统验证仿真 | 第65-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具有落角约束的弹道导弹再入末制导律设计 | 第69-88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理论 | 第69-73页 |
5.3 基于MPSP方法的具有落角约束的再入末制导律设计 | 第73-80页 |
5.3.1 弹道导弹三维动力学模型描述 | 第73-76页 |
5.3.2 目标二维动力学模型描述 | 第76-77页 |
5.3.3 基于扩展比例导引律的猜想控制解的计算 | 第77-78页 |
5.3.4 基于MPSP方法的制导律的实现 | 第78-80页 |
5.4 仿真算例分析 | 第80-86页 |
5.4.1 仿真场景 1:打击地面静止目标 | 第80-82页 |
5.4.2 仿真场景 2:打击直线运动目标 | 第82-84页 |
5.4.3 仿真场景 3:打击地面机动目标 | 第84-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