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49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5-21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15-18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结构第18-20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0-21页
    1.3 废旧锂离子电池现状和回收意义第21-24页
        1.3.1 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和生产现状第21-22页
        1.3.2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第22页
        1.3.3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意义第22-24页
    1.4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工业应用第24-38页
        1.4.1 预处理方法第24-25页
        1.4.2 物理法第25-27页
        1.4.3 化学法第27-30页
        1.4.4 生物法第30页
        1.4.5 直接合成新的电极材料第30-34页
        1.4.6 环境和经济效益分析第34-35页
        1.4.7 工业应用实例简介第35-37页
        1.4.8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的挑战和前景第37-38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9页
第2章 实验原料、仪器和表征方法第49-55页
    2.1 实验原料第49-50页
    2.2 实验仪器第50-51页
    2.3 实验方法第51-55页
        2.3.1 正交实验第51页
        2.3.2 材料的物性表征第51-54页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5页
第3章 火法回收再生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废料第55-81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3.2.1 实验方法第55-56页
        3.2.2 材料的物性表征第56页
        3.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78页
        3.3.1 直接煅烧再生法第59-65页
        3.3.2 溶剂溶解再生法第65-70页
        3.3.3 碱溶液溶解再生法第70-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4章 柠檬酸处理混合正极材料的酸浸过程研究第81-108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实验部分第82-83页
        4.2.1 实验方法第82-83页
        4.2.2 实验结果的测量和材料表征第8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3-105页
        4.3.1 废旧混合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第83-85页
        4.3.2 正交实验和条件实验分析第85-95页
        4.3.3 动力学分析第95-104页
        4.3.4 反应机理分析第104-105页
    4.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第5章 柠檬酸浸取液重新合成新的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第108-120页
    5.1 引言第108页
    5.2 实验部分第108-109页
        5.2.1 实验方法第108-109页
        5.2.2 材料的物性表征第109页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0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9-117页
        5.3.1 再生材料的物性表征第109-112页
        5.3.2 再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12-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0页
第6章 草酸处理废旧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第120-149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实验部分第120-121页
        6.2.1 实验方法第120-121页
        6.2.2 材料的物性表征第121页
        6.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2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1-146页
        6.3.1 废旧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第121-123页
        6.3.2 正交实验和条件实验分析第123-129页
        6.3.3 动力学实验分析第129-134页
        6.3.4 利用草酸盐沉淀合成新材料的结果分析第134-146页
    6.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49页
结论第149-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作者简介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糊环境下企业环境行为激励机制及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固液比下废旧锌锰电池生物淋沥的特性、机理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