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论文--国际问题论文--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论文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流动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7-15页
    (一) 选题的由来第7-8页
    (二) 研究的现状及启示第8-12页
    (三)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四) 创新点与难点第13-14页
    (五) 论文的结构第14-15页
第一章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理论基础第15-22页
    一、恐怖主义理论简述第15-17页
        (一)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第15页
        (二) 关于恐怖主义的类型第15-16页
        (三) 关于恐怖主义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第16-17页
    二、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概念界定第17-22页
        (一)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词语表述第17-18页
        (二) 国外关于“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概念的研究第18-20页
        (三) 联合国关于“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概念的定义第20页
        (四)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概念启示第20-22页
第二章 两次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流动状况第22-32页
    一、两次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性流动的摘选依据第22-23页
    二、第一次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性流动状况第23-26页
        (一) 阿富汗战争与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聚集第23-24页
        (二)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流向第24-26页
    三、第二次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性流动状况第26-30页
        (一) 叙利亚危机以来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聚集第26-28页
        (二) 当前中东地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动向第28-30页
    四、两次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流动情况的总结第30-32页
        (一)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来源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第30-31页
        (二)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流动目的地呈现多样化趋势第31-32页
第三章 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流动的动因分析第32-47页
    一、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现状第32-35页
    二、在原籍国和地区受到的推力:导致激进化第35-40页
        (一) 社会经济边缘化导致个人心理变化第35-37页
        (二) 原籍国国家角色失位导致社会治理困境第37-38页
        (三) 个人身份的危机:寻求构建自我身份和实现自我救赎第38-40页
    三、来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拉力:从激进化转向恐怖化第40-47页
        (一) 伊斯兰国发展历史简述第40-41页
        (二) 意识形态认同:对“圣战”理念的认同第41-42页
        (三) 伊斯兰复兴视角:“哈里发”国家之梦第42-43页
        (四) 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改变个人形象第43-45页
        (五) 恐怖组织的招募和宣传第45-47页
第四章 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分析第47-54页
    一、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的现状第47-48页
    二、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的原因第48-50页
        (一) 个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想破灭第48-49页
        (二) 恐怖组织的策略转变:斗争目标转向原籍国第49-50页
    三、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的威胁第50-54页
第五章 针对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流动的对策分析第54-66页
    一、针对西方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流动的对策第54-60页
        (一) 针对其出发前的对策:介入其激进化过程第54-55页
        (二) 针对其出发后的对策:拦截其流动第55-57页
        (三) 针对其回流的对策:“软”、“硬”兼施第57-59页
        (四) 西方国家的反恐对策给我国的启示第59-60页
    二、我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流动的相关状况及对策分析第60-66页
        (一) 我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现状第60-62页
        (二) 我国的反恐对策分析:以社会性建设为视角第62-66页
结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国萨满教“降神修法”仪式研究--基于乌兰巴托市的田野调查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对党性修养理解认识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