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及保护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2 基坑开挖的环境影响及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研究第15-29页
        1.2.1 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及环境影响第15-21页
        1.2.2 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研究第21-25页
        1.2.3 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标准及变形控制影响区研究第25-29页
    1.3 隔离桩的变形控制作用研究第29-36页
        1.3.1 隔离桩在控制盾构掘进变形影响中的应用第30-33页
        1.3.2 隔离桩在控制基坑变形影响中的应用第33-36页
    1.4 补偿注浆变形控制及修复作用研究第36-47页
        1.4.1 补偿注浆变形修复技术的应用第37-42页
        1.4.2 补偿注浆作用机理研究第42-47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47-50页
第二章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隧道的变形预测方法及影响区分析第50-78页
    2.1 引言第50-51页
    2.2 工程背景介绍第51-56页
        2.2.1 工程概况第51-53页
        2.2.2 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3-54页
        2.2.3 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第54-56页
    2.3 有限元分析模型介绍第56-59页
        2.3.1 计算模型及参数介绍第56-57页
        2.3.2 计算分析参数设置第57-59页
    2.4 坑外隧道变形影响区的建立及对比分析第59-69页
        2.4.1 坑外隧道变形分析(H=18m, δhmax=0.25%H)第59-60页
        2.4.2 坑外隧道变形影响区的建立第60-64页
        2.4.3 不同条件下隧道变形影响区对比研究第64-69页
    2.5 坑外隧道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第69-72页
        2.5.1 预估坑外隧道变形的设计图法第69-72页
        2.5.2 预估坑外隧道变形的设计表法第72页
    2.6 坑外隧道变形预测方法的工程应用第72-75页
        2.6.1 设计图法的工程应用分析第73页
        2.6.2 设计表法的工程应用第73-75页
    2.7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三章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隧道变形的拟合分析及预测第78-90页
    3.1 引言第78页
    3.2 有限元模型介绍第78-81页
        3.2.1 模型几何尺寸及参数介绍第78-80页
        3.2.2 模型分析参数设置第80-81页
    3.3 坑外隧道最大水平位移计算方程的建立第81-85页
        3.3.1 不同变量对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第81-84页
        3.3.2 简化计算方法形式及分区第84-85页
    3.4 隧道最大水平位移方程适用性分析第85-89页
        3.4.1 坑外隧道水平位移公式的数值精确度分析第85-88页
        3.4.2 坑外隧道水平位移公式的工程应用分析第88-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四章 隔离桩对基坑外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的优化分析第90-104页
    4.1 引言第90-91页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介绍第91-93页
    4.3 隔离桩变形控制机制分析第93-97页
        4.3.1 隔离桩控制效果评价指标第93页
        4.3.2 无隔离桩工况计算结果分析第93-94页
        4.3.3 设置隔离桩工况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94-97页
    4.4 不同设计参数的隔离桩控制效率分析第97-100页
        4.4.1 不同桩顶埋深下隔离桩的控制效率分析第98-100页
        4.4.2 不同位置隔离桩控制效率分析第100页
    4.5 不同隧道位置隔离桩控制效率分析第100-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五章 补偿注浆法变形控制效果的原位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第104-146页
    5.1 引言第104-105页
    5.2 补偿注浆对周边土体变形控制的原位试验第105-109页
    5.3 补偿注浆的数值模拟第109-117页
        5.3.1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第109-115页
        5.3.2 有限元模型介绍第115-116页
        5.3.3 计算步骤和模型种类设置第116-117页
    5.4 补偿注浆对周边土体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与原位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117-123页
        5.4.1 注浆结束后的水平位移第117-119页
        5.4.2 超孔压的产生和消散第119-121页
        5.4.3 水平位移变形残余率第121-123页
    5.5 补偿注浆对周边土体影响的参数分析第123-132页
        5.5.1 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与注浆量关系第123-125页
        5.5.2 土体水平位移与注浆距离关系第125-129页
        5.5.3 水平位移变形残余率与注浆量关系第129-132页
    5.6 补偿注浆对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的原位试验第132-135页
    5.7 补偿注浆对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分析第135-143页
        5.7.1 有限元模型介绍第135-136页
        5.7.2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第136-140页
        5.7.3 补偿注浆对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的参数分析第140-143页
    5.8 本章小结第143-146页
第六章 鲁能绿荫里基坑项目既有隧道变形预测及保护研究第146-162页
    6.1 工程概况第146-150页
        6.1.1 工程简介第146-148页
        6.1.2 工程地质条件第148-149页
        6.1.3 水文地质条件第149-150页
    6.2 坑外既有隧道变形的预测及有限元分析第150-156页
        6.2.1 隧道变形预测法应用第150-152页
        6.2.2 采用有限元进行的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第152-156页
    6.3 补偿注浆法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应用第156-160页
        6.3.1 注浆施工前隧道变形第156页
        6.3.2 注浆施工方案及参数设计第156-157页
        6.3.3 注浆纠偏施工效果分析第157-160页
    6.4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2-166页
    7.1 主要结论第162-164页
    7.2 研究展望第164-166页
附录A 预测坑外隧道归一化变形的等值线设计图第166-170页
附录B 坑外隧道变形影响区的设计表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82-184页
致谢第18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CC结构高熵合金塑性变形及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微流控芯片和质谱技术在药物筛选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