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主题与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 | 第10-11页 |
1.1.2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 第11页 |
1.1.3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 第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2.1.1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特点 | 第14-15页 |
2.1.3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优势 | 第15-16页 |
2.1.4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 第16页 |
2.2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输入假说理论 | 第16-18页 |
2.2.2 左右脑分工理论 | 第18页 |
2.2.3“记忆痕迹”理论 | 第18-19页 |
2.2.4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19页 |
2.3 国内外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2.3.1 国外对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3.2 国内对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4-33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4-25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5-27页 |
3.3.1 问卷 | 第25-26页 |
3.3.2 测试 | 第26页 |
3.3.3 访谈 | 第26-27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27页 |
3.5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教学形式 | 第27-29页 |
3.5.1 表演形式 | 第27-28页 |
3.5.2 卡片形式 | 第28页 |
3.5.3 绘画形式 | 第28页 |
3.5.4 儿歌形式 | 第28-29页 |
3.5.5 游戏形式 | 第29页 |
3.5.6 比赛形式 | 第29页 |
3.6 全身反应(TPR)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案例 | 第29-32页 |
3.6.1 教学案例 1: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第一课时) | 第30-31页 |
3.6.2 教学案例 2:Unit8 Dolls(第一课时) | 第31-32页 |
3.7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3-43页 |
4.1 TPR教学法对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33-38页 |
4.1.1 对实验前词汇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3-36页 |
4.1.2 对实验后词汇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6-38页 |
4.2 TPR教学法对实验前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影响的分析 | 第38-41页 |
4.3 对访谈的分析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一:小学英语词汇学习兴趣调查表 | 第48-50页 |
附录二:英语学习态度调查表 | 第50-51页 |
附录三:四年级期末调研试卷 | 第51-55页 |
附录四:四年级期末调研试卷 | 第55-60页 |
附录五:教师访谈 | 第60-61页 |
附录六:学生访谈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