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践分析第10-14页
    第一节 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践运作第10-12页
    第二节 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运行困境第12-14页
        一、庭前会议的适用比例仍然偏低第12页
        二、辩护人对庭前会议持消极态度第12页
        三、证据开示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第12-14页
第二章 我国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引入第14-21页
    第一节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第14-15页
        一、庭前会议的概念和起源第14-15页
        二、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环境第15页
    第二节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第15-17页
        一、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概述第15-16页
        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立法意义第16-17页
    第三节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作用第17-21页
        一、实现程序正义第17-18页
        二、体现审判公正第18-19页
        三、提高诉讼效率第19-21页
第三章 我国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运作第21-29页
    第一节 我国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实践困境第21-25页
        一、庭前会议召开条件受限导致使用范围较窄第21-22页
        二、未明确规定被告人是否必须参加庭前会议第22页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是否必须在庭前提出第22-23页
        四、庭前会议中证据开示制度的缺失第23-24页
        五、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效力不确定第24-25页
    第二节 我国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困境成因第25-29页
        一、庭前会议制度启动时间较短第25页
        二、域外制度无法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第25-27页
        三、实践中律师对庭前会议的推进力量明显不足第27页
        四、司法机关成为该制度的主要推动力量第27-29页
第四章 我国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第29-38页
    第一节 完善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立法第29-34页
        一、完善庭前会议的程序设置第29-30页
        二、完善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运作方式第30-32页
        三、完善刑事庭前会议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第32-33页
        四、赋予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效力第33-34页
    第二节 建立庭前会议保障制度第34-35页
        一、完善被告人参与权保障制度第34页
        二、完善庭前会议的纪律保障制度第34-35页
        三、完善沟通协调制度第35页
        四、建立庭前会议救济制度第35页
    第三节 保障相关制度措施在实践中有效开展第35-38页
        一、明确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功能定位第35-36页
        二、将非法证据与庭审有效隔离第36页
        三、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庭前会议中的监督职能第36-37页
        四、平衡非法证据排除给侦查、公诉机关带来的考核压力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事被害人过错
下一篇:行政机关在行政协议中的救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