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掺硅藻土的保水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与水热性能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7页
        1.2.1 保水材料与母体材料第11-13页
        1.2.2 保水材料加入方式第13-14页
        1.2.3 水的供应第14页
        1.2.4 水热性能第14-17页
        1.2.5 研究现状小结第17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流程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3.2 研究流程图第18-20页
第二章 保水水泥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第20-40页
    2.1 选择保水材料第20-24页
        2.1.1 吸水量试验第20页
        2.1.2 吸水速率试验第20-21页
        2.1.3 蒸发量试验第21页
        2.1.4 试验结果第21-24页
    2.2 确定母体材料第24-34页
        2.2.1 原材料第25-28页
        2.2.2 初步配合比第28-30页
        2.2.3 灰骨比及最小单位水泥用量检验第30-31页
        2.2.4 强度及孔隙率检验第31-33页
        2.2.5 修正配合比第33-34页
    2.3 拌和方式第34-38页
        2.3.1 三种初始拌和方式第34-36页
        2.3.2 干涩程度比较第36-37页
        2.3.3 吸水能力比较第37-38页
    2.4 最佳硅藻土掺量的确定方法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保水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能与强度第40-45页
    3.1 试验方法第40-42页
        3.1.1 抗冻性能试验方法第40-41页
        3.1.2 强度试验方法第41-42页
    3.2 保水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第42-43页
    3.3 保水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保水水泥混凝土吸水蒸发性能第45-57页
    4.1 试验方法第45-48页
        4.1.1 吸水性能试验第45-46页
        4.1.2 室内蒸发性能试验第46-47页
        4.1.3 室外蒸发性能试验第47-48页
    4.2 吸水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4.2.1 吸水高度第48-49页
        4.2.2 吸水速率第49页
        4.2.3 饱水吸水量第49-50页
        4.2.4 洒水吸水量第50-51页
    4.3 蒸发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4.3.1 室内蒸发性能试验第51-55页
        4.3.2 室外蒸发性能试验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地表能量平衡理论第57-67页
    5.1 地表能量平衡理论第57-62页
        5.1.1 净辐射第58-59页
        5.1.2 显热通量第59-60页
        5.1.3 潜热通量第60页
        5.1.4 显热与潜热的区别第60-61页
        5.1.5 传导热通量第61-62页
        5.1.6 理论的验证第62页
    5.2 混凝土参数的确定第62-66页
        5.2.1 孔隙率第62-63页
        5.2.2 反照率第63页
        5.2.3 辐射率第63-64页
        5.2.4 导热系数第64页
        5.2.5 比热容第64-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保水水泥混凝土降温性能第67-99页
    6.1 室内试验第67-73页
        6.1.1 试验主要设备第67-70页
        6.1.2 试验步骤第70-71页
        6.1.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1-73页
    6.2 室外试验第73-96页
        6.2.1 试验材料仪器准备第73-75页
        6.2.2 试验步骤第75-78页
        6.2.3 温度变化特征第78-86页
        6.2.4 表面能量平衡第86-92页
        6.2.5 理论的验证第92-96页
    6.3 保水水泥混凝土最佳硅藻土掺量的确定第96页
    6.4 本章小结第96-99页
结论与建议第99-102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99-100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收费公路行业行政垄断研究
下一篇:振动压路机压实度实时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