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紧迫性 | 第11-12页 |
1.1.2 现行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亟待优化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社会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3.1 关于贫困定义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关于贫困标准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3 关于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4 简要述评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6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3-26页 |
2.1.1 贫困与扶贫 | 第23页 |
2.1.2 精准扶贫 | 第23-24页 |
2.1.3 财政扶贫资金 | 第24-25页 |
2.1.4 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6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27页 |
2.2.3 政府的职能理论 | 第27页 |
2.2.4 反贫困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及其决定因素 | 第29-53页 |
3.1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规模与资金来源 | 第29-32页 |
3.1.1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规模 | 第29-31页 |
3.1.2 财政扶贫资金来源结构及变动趋势 | 第31-32页 |
3.2 财政精准扶贫资金投入方式的决定因素 | 第32-35页 |
3.2.1 以因素构成作为基本标准 | 第32-33页 |
3.2.2 财政扶贫资金在精准扶贫中的投入责任 | 第33-34页 |
3.2.3 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效率性 | 第34-35页 |
3.2.4 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有效性 | 第35页 |
3.3 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类型及其运行实践 | 第35-53页 |
3.3.1 分散性投入和集中性投入 | 第35-37页 |
3.3.2 农业投入和非农投入 | 第37-39页 |
3.3.3 共享性投入和独享性投入 | 第39-42页 |
3.3.4 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 | 第42-53页 |
第4章 目前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3-58页 |
4.1 项目申报审批程序繁琐,项目资金分布不均衡 | 第53页 |
4.2 财政资金直接投入方式带有显著的救济性色彩 | 第53-54页 |
4.3 财政贴息对信贷扶贫资金的吸引力不够 | 第54-55页 |
4.4 财政奖补机制尚不健全 | 第55页 |
4.5 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整合难度大 | 第55-57页 |
4.6 财政资金投入进程受制于资金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第5章 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的对策建议 | 第58-64页 |
5.1 推进分散性投入精准度和集中性投入的带动作用 | 第58-59页 |
5.1.1 精确瞄准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 | 第58页 |
5.1.2 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发挥能人带动作用 | 第58-59页 |
5.2 增强农业投入科技性和非农投入多元性 | 第59-60页 |
5.2.1 增加农业教育和技术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 第59页 |
5.2.2 鼓励精准合作,创建多元化非农投入方式 | 第59-60页 |
5.3 加大共享性投入和独享性投入的扶持力度 | 第60-61页 |
5.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 | 第60-61页 |
5.3.2 独享性投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 第61页 |
5.4 提高直接投入的效率性和间接投入的社会性 | 第61-62页 |
5.4.1 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发挥自身造血功能 | 第61页 |
5.4.2 拓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增加第三方投入 | 第61-62页 |
5.5 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