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动因研究 | 第15-16页 |
1.2.2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途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效应研究 | 第17-18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 基本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理论研究 | 第22-34页 |
2.1 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内涵与产业特征 | 第22-24页 |
2.1.1 信息产业的内涵与产业特征 | 第22-23页 |
2.1.2 制造业的内涵与产业特征 | 第23-24页 |
2.1.3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涵 | 第24页 |
2.2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机理研究 | 第24-29页 |
2.2.1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动因分析 | 第25-26页 |
2.2.2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方式分析 | 第26-29页 |
2.3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效应研究 | 第29-34页 |
2.3.1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 第29-31页 |
2.3.2 产品创新效应 | 第31-32页 |
2.3.3 价值链升级效应 | 第32-34页 |
第3章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现状分析 | 第34-43页 |
3.1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 | 第34-40页 |
3.1.1 产业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 | 第34-38页 |
3.1.2 两产业关联程度日益紧密 | 第38-39页 |
3.1.3 两产业融合成果日益丰富 | 第39页 |
3.1.4 政策推动助力两产业融合 | 第39-40页 |
3.2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3.2.1 两大产业发展层次低,制约融合发展高度 | 第40页 |
3.2.2 两大产业间供需错位,放缓融合发展步伐 | 第40-41页 |
3.2.3 产业体制环境不完善,阻碍融合发展进程 | 第41页 |
3.2.4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影响融合发展效果 | 第41-43页 |
第4章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实证研究 | 第43-55页 |
4.1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度测度与分析 | 第43-50页 |
4.1.1 产业关联程度分析 | 第43-46页 |
4.1.2 产业互动程度分析 | 第46-47页 |
4.1.3 产业融合程度分析 | 第47-50页 |
4.2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趋势分析 | 第50-55页 |
4.2.1 单位根检验 | 第52-53页 |
4.2.2 协整检验 | 第53-54页 |
4.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54-55页 |
第5章 山西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政府出台保障政策,营造良好融合环境 | 第55-56页 |
5.1.1 保障信息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战略环境 | 第55-56页 |
5.1.2 完善信息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建设 | 第56页 |
5.2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融合发展效果 | 第56-57页 |
5.3 加快互动平台建设,提高信息交流效率 | 第57-58页 |
5.4 完善人力资源体制,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1、结论 | 第59页 |
2、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