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胃肿瘤论文

胃癌间充质干细胞调节PD-1/PD-L1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免疫逃逸作用及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英文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肿瘤微环境第16页
    1.2 间充质干细胞第16-18页
        1.2.1 MSCs与肿瘤第17页
        1.2.2 MSCs与免疫调节第17-18页
    1.3 PD-1/PD-L1与肿瘤免疫第18-19页
        1.3.1 PD-1/PD-L1的简介第18页
        1.3.2 PD-1/PD-L1与肿瘤第18页
        1.3.3 PD-1/PD-L1与免疫抑制第18-19页
    1.4 c-Myc与肿瘤第19-21页
        1.4.1 c-Myc基因的简介第19页
        1.4.2 c-Myc与肿瘤第19-20页
        1.4.3 c-Myc与PD-L1第20页
        1.4.4 c-Myc与JQ1第20-21页
    1.5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方法、实验设计方案和意义第22-26页
    2.1 研究目的第22页
    2.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2.3 实验设计方案第23-25页
    2.4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第三章 PD-1、PD-L1在胃癌微环境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第26-37页
    3.1 材料和试剂第26-30页
        3.1.1 标本采集第26-27页
        3.1.2 细胞株第27页
        3.1.3 主要试剂第27-28页
        3.1.4 主要仪器及相关耗材第28-29页
        3.1.5 溶液的配置第29-30页
    3.2 方法第30-32页
        3.2.1 细胞培养第30页
        3.2.2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第30页
        3.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30-31页
        3.2.4 流式细胞术第31页
        3.2.5 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蛋白的提取第31-32页
        3.2.6 蛋白免疫印迹第32页
    3.3 结果第32-35页
        3.3.1 胃癌细胞株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第32-34页
        3.3.2 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GC-MSCs对肿瘤细胞PD-L1的调控及在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第37-52页
    4.1 材料和试剂第37-38页
        4.1.1 标本采集第37页
        4.1.2 细胞株第37页
        4.1.3 主要试剂第37-38页
        4.1.4 主要器材第38页
        4.1.5 相关试剂的配置第38页
    4.2 方法第38-45页
        4.2.1 GC-MSCs的分离与培养第38-39页
        4.2.2 BM-MSCs的分离与培养第39页
        4.2.3 GC-MSCs及BM-MSCs条件培养基的配制第39-40页
        4.2.4 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经GCMSC-CM处理不同时间后PD-L1的表达情况第40页
        4.2.5 免疫荧光法验证SGC-7901、MGC-803 细胞经GCMSC-CM处理 24h后PD-L1的表达第40-41页
        4.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经间充质干细胞上清刺激后胃癌细胞株PD-1、PD-L1的表达情况第41页
        4.2.7 定量PCR检测GCMSC-CM刺激后肿瘤细胞中PD-L1 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第41-43页
        4.2.8 LDH法检测活化的PBMC对GCMSC-CM处理后的肿瘤细胞MGC-803 细胞的杀伤作用第43-44页
        4.2.9 结晶紫染色计数经活化PBMC杀伤后SGC-7901、MGC-803 细胞存活情况第44-45页
        4.2.10 统计分析第45页
    4.3 结果第45-50页
        4.3.1 GC-MSC诱导肿瘤细胞PD-L1表达及时间依赖性第45-46页
        4.3.2 GC-MSCs与BM-MSCs对肿瘤细胞PD-L1诱导作用的比较第46-48页
        4.3.3 GC-MSCs对肿瘤细胞PD-1 表达的影响第48页
        4.3.4 GC-MSCs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第48-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第五章 GC-MSCs调控胃癌细胞PD-L1表达机制第52-60页
    5.1 材料和试剂第52页
        5.1.1 细胞株第52页
        5.1.2 主要试剂第52页
        5.1.3 主要器材第52页
    5.2 方法第52-54页
        5.2.1 JQ1药物终浓度的配制第52-53页
        5.2.2 JQ1与GCMSC-CM混合培养基的配制第53页
        5.2.3 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经JQ1和/或GCMSC-CM作用后c-Myc、PD-L1的表达情况第53页
        5.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经JQ1作用后胃癌细胞SGC-7901 细胞凋亡情况第53-54页
        5.2.5 LDH法检测活化的PBMC对JQ1处理后的SGC-7901 细胞杀伤作用第54页
        5.2.6 结晶紫染色计数经活化PBMC杀伤后SGC-7901/MGC-803 细胞存活情况第54页
        5.2.7 统计分析第54页
    5.3 结果第54-58页
        5.3.1 GCMSC-CM诱导肿瘤细胞c-Myc的表达第54-55页
        5.3.2 c-Myc抑制剂JQ1处理肿瘤细胞后肿瘤细胞PD-L1、c-Myc的表达情况第55-56页
        5.3.3 肿瘤细胞PD-L1表达降低后逆转GC-MSCs诱导的免疫逃逸第56-58页
    5.4 讨论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一、结论第60页
    二、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会议第73页
    一.发表的论文第73页
    二、会议发表论文第73页
    三、参加会议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跨文化视域下的《三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