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散料识别系统的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章节安排第11-13页
第2章 识别系统的设计及测量方法的选择第13-23页
    2.1 识别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3页
    2.2 硬件系统设计第13-17页
        2.2.1 图像采集装置的设计第14-16页
        2.2.2 传送装置的设计第16页
        2.2.3 三维重建识别装置的设计第16-17页
    2.3 三维散料识别系统的软件设计第17页
    2.4 线结构光三维测量方法的总结和选择第17-22页
        2.4.1 线结构光三角法测量原理第18-19页
        2.4.2 垂直射入法第19-20页
        2.4.3 斜射入法第20-21页
        2.4.4 本文测量方法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线结构光三维识别系统的参数标定第23-35页
    3.1 摄像机标定第23-27页
        3.1.1 坐标系第23-24页
        3.1.2 摄像机线性模型第24页
        3.1.3 摄像机的畸变第24-25页
        3.1.4 摄像机参数的标定第25-27页
    3.2 光平面标定第27-31页
        3.2.1 最小中值二乘拟合算法第27-28页
        3.2.2 交比运算第28-29页
        3.2.3 坐标系的转换第29-30页
        3.2.4 光平面参数的标定第30-31页
    3.3 线结构光三维识别系统标定实验第31-33页
        3.3.1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31-32页
        3.3.2 光平面标定实验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线结构光条纹图像处理第35-47页
    4.1 光条纹图像预处理第35-38页
        4.1.1 图像滤波第35-36页
        4.1.2 图像分割第36-37页
        4.1.3 边缘检测第37-38页
    4.2 结构光条纹中心线提取第38-42页
        4.2.1 极值法第38页
        4.2.2 阈值法第38-39页
        4.2.3 灰度重心法第39-40页
        4.2.4 方向模板法第40-41页
        4.2.5 Steger算法第41-42页
        4.2.6 线结构光条纹中心提取方法综合分析第42页
    4.3 本文改进的提取算法及结果分析第42-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工业散料的三维重建和识别第47-55页
    5.1 散料三维重建第47-49页
    5.2 点云处理第49-52页
        5.2.1 点云去噪第49-50页
        5.2.2 点云精简第50-52页
    5.3 点云匹配第52-53页
    5.4 工业散料的识别实验第53-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台湾大学生对大陆的刻板印象探究
下一篇:物流企业组织创新中的组织惯例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