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衰老细胞模型构建及抗衰老活性物质初步筛选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21页
    1.1 前言第7-11页
        1.1.1 基因组不稳定性第8-9页
        1.1.2 端粒损失第9页
        1.1.3 表观遗传改变第9-10页
        1.1.4 蛋白内稳态丧失第10-11页
    1.2 抗衰老研究历史第11-16页
        1.2.1 衰老的自由基理论第11-12页
        1.2.2 能量限制第12-13页
        1.2.3 诱导自噬第13页
        1.2.4 Senolytics第13-16页
    1.3 压力诱导的衰老细胞模型第16-17页
        1.3.1 H2O2诱导第16页
        1.3.2 辐射诱导第16-17页
        1.3.3 高糖诱导第17页
        1.3.4 其他药物诱导第17页
    1.4 抗衰老药物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第18-21页
        1.5.1 细胞衰老模型构建及验证第18页
        1.5.2 抗衰老药物筛选第18-19页
        1.5.3 促进细胞增殖重建细胞数量第19页
        1.5.4 氨磷汀的两面性第19-20页
        1.5.5 心肌肽的保护作用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2.1 实验细胞第21-22页
    2.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22-23页
    2.3 基本仪器设备第23页
    2.4 细胞培养第23-24页
        2.4.1 3T3细胞的体外培养与传代第23-24页
        2.4.2 鼠肾小管上(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传代第24页
    2.5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第24页
    2.6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SABG染色法)第24-25页
    2.7 细胞周期检测第25-26页
    2.8 活性氧检测第26页
    2.9 区分细胞凋亡与坏死第26-27页
    2.10 统计学处理第27-28页
3 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第28-39页
    3.1 以 0.86×104 个/cm2接种密度培养上皮细胞第29-33页
    3.2 以 1.875×104 个/cm2接种密度培养上皮细胞第33-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4 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的应用第39-45页
    4.1 细胞分组第39-4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0-45页
5 Senolytics药物筛选第45-47页
6 促细胞增殖作用第47-52页
    6.1 细胞分组第47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致谢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医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下一篇:二氢卟吩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分子对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