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彭真法制思想的形成 | 第14-23页 |
2.1 彭真法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4-18页 |
2.1.1 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 | 第14-15页 |
2.1.2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法制思想 | 第15-17页 |
2.1.3 近代中外优秀法制思想 | 第17-18页 |
2.2 彭真法制思想的现实依据 | 第18-20页 |
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需要 | 第19页 |
2.2.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 第19-20页 |
2.2.3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 | 第20页 |
2.3 彭真法制思想的形成历程 | 第20-22页 |
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真法制思想的萌芽 | 第21页 |
2.3.2 建国后十七年彭真法制思想的初步形成 | 第21-22页 |
2.3.3 改革开放以来彭真法制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彭真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3-37页 |
3.1 依法办事是彭真法制思想的指导思想 | 第23-26页 |
3.1.1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 第23-24页 |
3.1.2 用宪法统领法律 | 第24页 |
3.1.3 反对人治、实行法治 | 第24-25页 |
3.1.4 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也要依法办事相统一 | 第25-26页 |
3.2 彭真法制思想的基础 | 第26-30页 |
3.2.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法制成果 | 第27-28页 |
3.2.2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走群众路线 | 第28页 |
3.2.3 立法实践中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又保持其统一性和协调性 | 第28-29页 |
3.2.4 立法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29-30页 |
3.3 彭真法制思想的实施 | 第30-34页 |
3.3.1 重新确立新时期的司法原则 | 第30-31页 |
3.3.2 正确把握司法独立原则 | 第31-32页 |
3.3.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第32页 |
3.3.4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执法必严 | 第32页 |
3.3.5 大力加强政法队伍自身建设 | 第32-33页 |
3.3.6 开展对人民的普法教育 | 第33-34页 |
3.4 彭真的法律监督思想 | 第34-35页 |
3.4.1 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全方位的法律监督 | 第34-35页 |
3.4.2 依法监督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彭真法制思想的价值 | 第37-45页 |
4.1 彭真法制思想的历史价值 | 第37-40页 |
4.1.1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法制思想 | 第37页 |
4.1.2 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 第37-38页 |
4.1.3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4.1.4 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第39页 |
4.1.5 促进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制度的建立 | 第39-40页 |
4.1.6 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40页 |
4.2 彭真法制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0-44页 |
4.2.1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 第41-42页 |
4.2.2 “靠法制”“管理国家”实现治国理政方式的根本转变 | 第42-43页 |
4.2.3 坚持党的领导和党也要依法办事相统一,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