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犯罪侦察、刑事侦察工作论文

莱芜市盗窃案件通信痕迹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2 盗窃案件通信痕迹概述第13-26页
    2.1 盗窃案件中通信痕迹的产生第13-14页
    2.2 通信痕迹在通信网络中的留存第14-22页
        2.2.1 通信网络的发展第14-15页
        2.2.2 GSM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痕迹第15-18页
        2.2.3 LTE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痕迹第18-22页
    2.3 通信痕迹在移动终端中的留存第22-24页
        2.3.1 通话记录与短信在移动终端中的留存第22-23页
        2.3.2 即时通信软件通信痕迹的留存第23-24页
    2.4 通信痕迹的获取第24-26页
3 盗窃案件通信痕迹分析第26-43页
    3.1 社会网络概述第26-29页
        3.1.1 社会网络分析第26-27页
        3.1.2 社会网络分析主要内容第27页
        3.1.3 社会网络的可视化第27-29页
    3.2 根据通信痕迹建立盗窃案件社会网络模型第29-39页
        3.2.1 数据的获取第29-30页
        3.2.2 盗窃案件社会网络节点的确定第30-31页
        3.2.3 确定盗窃案件社会网络中边的值第31-39页
    3.3 重要节点挖掘第39-43页
        3.3.1 点度中心度第40-41页
        3.3.2 中间中心度第41-42页
        3.3.3 重要节点挖掘步骤第42-43页
4 实例分析第43-51页
    4.1 瑞纳轿车盗窃案第43-46页
        4.1.1 根据模型建立网络第43-45页
        4.1.2 重要节点挖掘结果第45-46页
    4.2 铁塔公司基站电池盗窃案第46-49页
        4.2.1 根据模型建立网络第47页
        4.2.2 重要节点挖掘结果第47-49页
    4.3 结论分析第49-51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常态下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下一篇:多发性侵财犯罪侦查中的追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