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概述 | 第11-16页 |
1.1 容器花饰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迎合新时期城市绿化建设由绿色化普及向彩色化提升的必然趋势 | 第11页 |
1.1.2 迎合新时期城市环境设计由硬质景观为主向软硬质景观结合的必然趋势 | 第11页 |
1.1.3 迎合新时期市民由被动接受绿化向主动要求享受鲜花环境的必然趋势 | 第11-12页 |
1.1.4 有利于提升花卉产品的艺术水准与市场价位 | 第12页 |
1.2 容器花饰的历史与展望 | 第12-14页 |
1.3 容器花饰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1 空间布置的灵活性 | 第14页 |
1.3.2 花材的多样与多变性 | 第14-15页 |
1.3.3 花器的多样与多变性 | 第15页 |
1.3.4 使用时间的可选择性 | 第15页 |
1.3.5 花卉与人的亲近性 | 第15页 |
1.4 容器花饰的流行趋势 | 第15-16页 |
2 现代容器花饰的常见类型 | 第16-21页 |
2.1 按使用空间分类 | 第16-18页 |
2.1.1 城市开阔空间 | 第16-17页 |
2.1.2 城市局部空间 | 第17-18页 |
2.2 按植物材料分类 | 第18页 |
2.2.1 植物品种 | 第18页 |
2.2.2 观赏部位 | 第18页 |
2.2.3 植物形态 | 第18页 |
2.3 按容器形式分类 | 第18-19页 |
2.3.1 容器材质 | 第18-19页 |
2.3.2 组合手法 | 第19页 |
2.4 按景观形象分类 | 第19页 |
2.5 按四季利用度分类 | 第19-21页 |
3 容器花饰的材料研究 | 第21-25页 |
3.1 花卉 | 第21-22页 |
3.2 花器 | 第22-23页 |
3.3 基质 | 第23-24页 |
3.4 其它 | 第24-25页 |
3.4.1 装饰品 | 第24-25页 |
3.4.2 辅助用品 | 第25页 |
4 容器花饰在城市景观中的价值分析 | 第25-39页 |
4.1 形态多变性 | 第26-27页 |
4.2 色彩多样性 | 第27-28页 |
4.2.1 单色系花材的运用 | 第27页 |
4.2.2 近色系与同色系花材的运用 | 第27页 |
4.2.3 对比色或补色花材的运用 | 第27页 |
4.2.4 冷色与暖色花材的运用 | 第27-28页 |
4.2.5 白色花卉的运用 | 第28页 |
4.2.6 夜间的花卉运用 | 第28页 |
4.3 花卉生机与容器质地 | 第28-33页 |
4.3.1 花卉生机与多变性 | 第28-32页 |
4.3.2 容器质感与艺术性 | 第32-33页 |
4.4 四季表现性 | 第33-35页 |
4.5 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与鲜花文化 | 第35-38页 |
4.5.1 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4.5.2 城市中的鲜花文化 | 第36-38页 |
4.6 组合灵活性 | 第38-39页 |
4.6.1 组合花卉盆栽的功能及意义 | 第38-39页 |
4.6.2 组合花卉盆栽的设计原则 | 第39页 |
5 容器花饰的应用性研究 | 第39-44页 |
5.1 容器花饰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5.1.1 室外公共场合 | 第39-41页 |
5.1.2 室内公共场合 | 第41-42页 |
5.2 容器花饰在家庭绿化中的作用 | 第42页 |
5.3 容器花饰在特殊空间与场合的应用 | 第42-44页 |
5.3.1 容器花饰在水面的应用 | 第42-43页 |
5.3.2 容器花饰在地下空间的应用 | 第43-44页 |
6 容器花饰在上海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44-49页 |
6.1 容器花饰在上海的应用现状 | 第44-46页 |
6.2 容器花饰在上海的发展趋势 | 第46-48页 |
6.3 世博会契机对容器花饰在上海发展的推动 | 第48-49页 |
7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