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相关文献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4-15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工具和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 第16-21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后勤与高校后勤 | 第16页 |
2.1.2 社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 | 第16-17页 |
2.2 高校后勤服务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3 高校后勤服务的范围、作用和内容 | 第17-20页 |
2.3.1 后勤服务的范围 | 第17-18页 |
2.3.2 高校后勤的作用 | 第18-19页 |
2.3.3 后勤服务的内容 | 第19-20页 |
2.4 高校后勤服务的地位 | 第20页 |
2.4.1 高校后勤工作的基础地位 | 第20页 |
2.4.2 高校后勤工作的支持地位 | 第20页 |
2.4.3 高校后勤工作的窗口地位 | 第20页 |
2.5 后勤服务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2.5.1 后勤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2.5.2 后勤服务主体的特殊性 | 第21页 |
2.5.3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 第21页 |
2.5.4 后勤服务要求的特殊性 | 第21页 |
2.5.5 衡量标准的特殊性 | 第21页 |
3 财政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3.1 财政支持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3.1.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3.1.2 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3.2 高校后勤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 | 第23-27页 |
3.2.1 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属性 | 第23-24页 |
3.2.2 后勤的教育属性 | 第24-25页 |
3.2.3 后勤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25-27页 |
3.3 后勤服务的“外部性” | 第27-28页 |
3.4 财政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支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8-30页 |
3.4.1 可行性 | 第28-29页 |
3.4.2 必要性 | 第29-30页 |
4 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历史沿革及国际借鉴 | 第30-36页 |
4.1 改革的历程 | 第30-32页 |
4.2 改革的现状 | 第32-34页 |
4.3 国外高校后勤保障对我国后勤改革的借鉴 | 第34-36页 |
4.3.1 后勤管理模式 | 第35页 |
4.3.2 后勤系统的支持 | 第35-36页 |
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W校为例 | 第36-45页 |
5.1 改革的过程 | 第36-38页 |
5.2 改革的成就 | 第38-39页 |
5.2.1 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改革了体制 | 第38页 |
5.2.2 运行机制充满生机和发展活力 | 第38-39页 |
5.2.3 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改革 | 第39页 |
5.3 改革的现状 | 第39-42页 |
5.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发展基础 | 第39-40页 |
5.3.2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稳固占领校内市场 | 第40-41页 |
5.3.3 立足校内,积极开拓校外市场 | 第41-42页 |
5.3.4 吸引社会资源,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 第42页 |
5.4 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校内外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 第42-45页 |
5.4.1 校内市场 | 第42-43页 |
5.4.2 校外市场:现以两个公司为例 | 第43-45页 |
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财政诱因 | 第45-52页 |
6.1 财政支持后勤的现有方式 | 第46-49页 |
6.1.1 财政的间接投入 | 第47-48页 |
6.1.2 财政的直接投入 | 第48-49页 |
6.2 财政支持的缺陷 | 第49-52页 |
6.2.1 教育财政总量投入不足 | 第49-50页 |
6.2.2 财政在对高校后勤基本设施建设和重要设备更新中政策缺位 | 第50-51页 |
6.2.3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价格差未能有效补贴 | 第51页 |
6.2.4 应对高校后勤市场的异常波动缺乏长效机制 | 第51-52页 |
7 优化财政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式 | 第52-56页 |
7.1 强化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主导地位 | 第52-53页 |
7.2 完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扶持高校后勤市场服务主体 | 第53页 |
7.3 加大对高校财政的投入和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 | 第53-54页 |
7.4 加大财政对高校基本建设支出 | 第54页 |
7.5 拓宽财政投入渠道,促进高校自我保障能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