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分布计算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 第8-10页 |
1.2 分布计算系统概念 | 第10页 |
1.3 分布计算系统的优缺点 | 第10-12页 |
1.3.1 分布计算系统的优点 | 第11-12页 |
1.3.2 分布计算系统的缺点 | 第12页 |
1.4 本文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分布计算系统中节点故障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 第14-21页 |
2.1 分布计算系统中的故障模型 | 第14-16页 |
2.2 节点故障的处理 | 第16-17页 |
2.3 检查点算法 | 第17-19页 |
2.3.1 独立式检查点算法 | 第18-19页 |
2.3.2 协调式检查点 | 第19页 |
2.4 用检查点方法解决分布计算系统节点故障的讨论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解决节点故障问题方案的设计 | 第21-38页 |
3.1 整体方案的设计 | 第21-26页 |
3.1.1 检查点数据保存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3.1.1.1 检查点保存哪些数据 | 第22页 |
3.1.1.2 检查点数据到哪里 | 第22-23页 |
3.1.1.3 检查点数据如何保存 | 第23-24页 |
3.1.2 消息处理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3.1.3 节点故障的检测和进程的恢复 | 第25-26页 |
3.2 所用技术介绍 | 第26-28页 |
3.2.1 组播技术介绍 | 第26-27页 |
3.2.1.1 多播组地址 | 第26-27页 |
3.2.1.2 多播的工作方式 | 第27页 |
3.2.2 流水线介绍 | 第27-28页 |
3.2.3 消息队列介绍 | 第28页 |
3.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3.4 系统接口设计 | 第29-32页 |
3.5 消息管理机构设计 | 第32页 |
3.6 检查点数据管理机构设计 | 第32-33页 |
3.7 任务登记管理机构设计 | 第33-34页 |
3.8 系统管理员机构设计 | 第34-37页 |
3.9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解决节点故障问题方案的实现 | 第38-74页 |
4.1 报文的组织、分类和功能的确定 | 第38-46页 |
4.1.1 报文的结构 | 第38页 |
4.1.2 报文的类型码 | 第38-40页 |
4.1.3 报文的编码 | 第40-46页 |
4.2 系统管理员的实现 | 第46-68页 |
4.2.1 远程报文接收线程的实现 | 第48-49页 |
4.2.2 系统链表创建线程的实现 | 第49-52页 |
4.2.3 消息链表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52-54页 |
4.2.4 消息链表一致性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54-55页 |
4.2.5 消息链表一致性协调线程的实现 | 第55-56页 |
4.2.6 检查点链表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56-57页 |
4.2.7 检查点链表一致性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57页 |
4.2.8 检查点链表一致性协调线程的实现 | 第57-58页 |
4.2.9 任务登记链表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58-59页 |
4.2.10 任务登记链表一致性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59-60页 |
4.2.11 任务登记链表一致性协调线程的实现 | 第60-61页 |
4.2.12 节点状态监控线程的实现 | 第61-64页 |
4.2.13 计时线程的实现 | 第64-65页 |
4.2.14 进程组管理线程的实现 | 第65-66页 |
4.2.15 远程报文发送线程的实现 | 第66-67页 |
4.2.16 加读、写锁的实现 | 第67-68页 |
4.3 接口函数的实现 | 第68-73页 |
4.3.1 注册任务函数的实现 | 第68-69页 |
4.3.2 删除任务函数的实现 | 第69页 |
4.3.3 激活任务函数的实现 | 第69页 |
4.3.4 检查点数据传送函数的实现 | 第69-70页 |
4.3.5 检查点数据获取函数的实现 | 第70页 |
4.3.6 消息发送函数的实现 | 第70-71页 |
4.3.7 消息获取函数的实现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74-79页 |
5.1 硬件和软件平台 | 第74页 |
5.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5.2.1 实验关注项 | 第74-75页 |
5.2.2 实验目标 | 第75页 |
5.2.3 实验构建 | 第75-77页 |
5.2.4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摘要 | 第83-86页 |
Abstract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