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8页 |
1.2 网络安全 | 第8-10页 |
1.2.1 网络安全及相关定义 | 第8页 |
1.2.2 网络安全目标 | 第8-9页 |
1.2.3 网络层次结构 | 第9-10页 |
1.3 P~2DR模型 | 第10页 |
1.4 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 第10-12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6 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 第13-28页 |
2.1 入侵概述 | 第13-17页 |
2.1.1 入侵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入侵的攻击过程 | 第13-15页 |
2.1.3 常见的攻击方式 | 第15-17页 |
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史 | 第17页 |
2.3 入侵检测的功能定义 | 第17-18页 |
2.4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 第18-21页 |
2.4.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HIDS) | 第18-20页 |
2.4.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NIDS) | 第20-21页 |
2.5 入侵检测的方法 | 第21-24页 |
2.5.1 滥用入侵检测(Misuse Intrusion Detection) | 第21-23页 |
2.5.2 异常入侵检测(Anomaly Intrusion Detection) | 第23-24页 |
2.6 IDS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4-27页 |
2.6.1 IDS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2.6.2 IDS的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2.7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移动代理(Agent)技术 | 第28-33页 |
3.1 移动代理概述 | 第28页 |
3.2 移动代理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28-31页 |
3.2.1 移动过程 | 第28-29页 |
3.2.2 通信语言 | 第29页 |
3.2.3 Agent传输协议 | 第29-31页 |
3.3 移动代理的安全性 | 第31页 |
3.4 移动Agent标准化组织及其规范 | 第31-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移动Agent的DIDS结构 | 第33-43页 |
4.1 设计思想 | 第33-35页 |
4.1.1 分布式入侵 | 第33-34页 |
4.1.2 分布式入侵检测 | 第34-35页 |
4.2 移动Agent在DIDS中的优势 | 第35-36页 |
4.3 现有的几种基于移动Agent的IDS | 第36-38页 |
4.4 基于移动Agent的DIDS | 第38-42页 |
4.4.1 数据收集代理DCA | 第39-40页 |
4.4.2 移动检测代理MDA | 第40-41页 |
4.4.3 状态检测代理SDA | 第41页 |
4.4.4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 第41-42页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DIDSBMA模型的实现技术 | 第43-56页 |
5.1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3-50页 |
5.1.1 数据过滤 | 第43-45页 |
5.1.2 数据包截获 | 第45-48页 |
5.1.3 测试结果 | 第48-50页 |
5.2 响应模块 | 第50页 |
5.3 移动Agent间的协作 | 第50-53页 |
5.3.1 协作方式-结果验证模式 | 第50-51页 |
5.3.2 协作实现-意向模型 | 第51-53页 |
5.4 系统的实现平台Aglet | 第53-55页 |
5.4.1 Aglet系统框架 | 第53-54页 |
5.4.2 Aglet生命周期 | 第54-55页 |
5.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