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设计方法初探--贵州黔东南地区民族村落研究的启发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8-1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第9页
    1.3 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构架第9-10页
2 和自然和谐共生建筑的理论基础第10-15页
    2.1 理论的形成第10-15页
        2.1.1 产生的历史背影第10页
        2.1.2 理论的产生第10-13页
        2.1.3 理论的发展第13-15页
3 贵州黔东南地区民族村落状况第15-34页
    3.1 民族村落状况基本特征第15-17页
        3.1.1 山水交织的地貌基本特征第15页
        3.1.2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第15-16页
        3.1.3 民族村落的经济状况和混居交流状况第16-17页
    3.2 贵州少数民族村落综述第17-21页
        3.2.1 民族村落特点第17-18页
        3.2.2 贵州民族村落的文化意向第18页
        3.2.3 宗教体系在民族村落环境和建筑的核心作用第18-21页
    3.3 村落建筑的特点第21-34页
        3.3.1 依山顺水而建的侗家山寨第21-24页
        3.3.2 依山而建的“千户苗家山寨”第24-32页
        3.3.3 黔东南民族村落建筑总结第32-34页
4 建立系统化的自然和谐共生建筑设计的方法第34-71页
    4.1 和自然共生的建筑设计原则第34-39页
        4.1.1 和自然共生建筑的分类第34-35页
        4.1.2 设计原则第35-39页
    4.2 和自然共生的建筑设计方法第39-66页
        4.2.1 绿化系统设计第39-44页
        4.2.2 水环境设计第44-47页
        4.2.3 处理地形和建筑的关系第47-53页
        4.2.4 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第53-58页
        4.2.5 技术措施及细部处理第58-66页
    4.3 界面形态和本土材料的合理利用第66-68页
        4.3.1 本土材料第66-67页
        4.3.2 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材料的本土化第67-68页
    4.4 和自然和谐共生建筑是精神、文脉的有机共融第68-71页
        4.4.1 建筑与历史文脉的对话第68-69页
        4.4.2 地域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与地域技术第69-7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1-72页
6 工程实例(附图)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独创性声明第80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和USB远程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