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于信息融合的改进单元损伤变量识别梁式结构的损伤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损伤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直接利用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指标 | 第10-12页 |
1.2.2 以模态应变能为基础的损伤识别指标 | 第12-13页 |
1.2.3 单元刚度折减系数法 | 第13页 |
1.3 存在的不足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模态参数提取方法介绍 | 第16-28页 |
2.1 随机子空间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2.1.1 动力学时间状态空间模型 | 第17-20页 |
2.1.2 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 第20-21页 |
2.1.3 随机状态空间模型的性质 | 第21-23页 |
2.2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 | 第23-27页 |
2.2.1 Hankel 矩阵 | 第23-24页 |
2.2.2 输出协方差矩阵 | 第24-25页 |
2.2.3 块 Toeplitz 矩阵分解 | 第25-26页 |
2.2.4 模态参数识别 | 第26-27页 |
2.3 随机子空间法的特点 | 第27-28页 |
3 随机子空间方法相关参数的选取 | 第28-34页 |
3.1 确定系统阶次 n | 第28-29页 |
3.2 Hankel 矩阵块行数的取值 | 第29-32页 |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3.2.2 比较方法介绍 | 第30页 |
3.2.3 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结构转角信息重构 | 第34-42页 |
4.1 结构转角信息重构理论 | 第34-35页 |
4.2 结构转角信息重构精度验证 | 第35-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 第42-48页 |
5.1 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 | 第42-43页 |
5.2 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与优越性 | 第43页 |
5.3 数据融合技术理论 | 第43-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6 改进的基于信息融合的单元损伤变量 | 第48-52页 |
6.1 单元损伤变量 | 第48-49页 |
6.2 改进的基于信息融合的单元损伤变量法 | 第49-5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7 梁式结构损伤识别仿真分析 | 第52-60页 |
7.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2页 |
7.2 损伤工况设定 | 第52-53页 |
7.3 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8 信号信噪比估计 | 第60-66页 |
8.1 自相关矩阵奇异值分解和信噪比估计 | 第60-63页 |
8.2 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和信噪比估计 | 第63-65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9 试验简支梁损伤识别 | 第66-70页 |
9.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 | 第66-68页 |
9.1.1 相关信息 | 第66-67页 |
9.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9.2 简支钢梁试验 | 第68-69页 |
9.2.1 相关信息 | 第68页 |
9.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69页 |
9.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10 总结与前景展望 | 第70-74页 |
10.1 总结 | 第70页 |
10.2 前景展望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