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1.2.1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 第8-9页 |
| 1.2.2 关于参与传播的研究 | 第9-11页 |
|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1.4.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参与传播 | 第14-18页 |
| 2.1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4-15页 |
| 2.1.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4页 |
| 2.1.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 第14页 |
| 2.1.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14-15页 |
| 2.2 参与传播概述 | 第15-18页 |
| 2.2.1 参与传播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2.2 参与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 3 参与传播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探析—以魏则西事件为例 | 第18-25页 |
| 3.1 搭建对话平台 | 第19-21页 |
| 3.2 实现意义重构 | 第21-22页 |
| 3.3 达成行动共识 | 第22-25页 |
| 4 推动有效的参与传播 | 第25-30页 |
| 4.1 增强政府主动性 | 第26-27页 |
| 4.2 增加媒体规范性 | 第27-28页 |
| 4.3 提高公民能动性 | 第28-30页 |
| 5 总结与思考 | 第30-32页 |
| 5.1 总结 | 第30-31页 |
| 5.2 思考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