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2 相关原理与技术概述 | 第17-30页 |
2.1 无线多跳网络 | 第17-21页 |
2.1.1 无线多跳网络结构及协议栈模型 | 第17-21页 |
2.1.2 无线多跳网络中的服务质量保障 | 第21页 |
2.2 机会路由 | 第21-26页 |
2.2.1 机会路由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2-24页 |
2.2.2 机会路由算法的优势 | 第24-25页 |
2.2.3 传统机会路由存在的不足 | 第25-26页 |
2.3 机会路由与自适应前向纠错跨层协作 | 第26-28页 |
2.3.1 抗干扰编码 | 第26-27页 |
2.3.2 机会路由与自适应前向纠错跨层协作的优势 | 第27-28页 |
2.4 无线多跳网络中的帕雷托分布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无线多跳网络分析与建模 | 第30-39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30-32页 |
3.2 数学模型 | 第32-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自适应机会路由算法 | 第39-49页 |
4.1 自适应机会路由算法设计 | 第39-45页 |
4.1.1 自适应机会路由的设计思想 | 第39-40页 |
4.1.2 自适应机会路由算法 | 第40-45页 |
4.2 仿真及分析 | 第45-47页 |
4.2.1 仿真环境 | 第45页 |
4.2.2 算法性能比较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QFEC-AOR算法 | 第49-63页 |
5.1 QFEC-AOR设计 | 第49-53页 |
5.1.1 QFEC-AOR的设计思想 | 第49-50页 |
5.1.2 QFEC-AOR算法 | 第50-53页 |
5.2 仿真及分析 | 第53-62页 |
5.2.1 仿真环境 | 第53-54页 |
5.2.2 算法仿真及不同策略比较 | 第54-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