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压电式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超重运输的危害第11-12页
    1.3 动态称重技术的发展第12-14页
        1.3.1 国内的称重方式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动态称重技术发展历程第13页
        1.3.3 国内动态称重技术发展历程第13-14页
    1.4 动态称重传感器的分类第14-17页
        1.4.1 电容式动态称重传感器第14-15页
        1.4.2 电阻式动态称重传感器第15-16页
        1.4.3 光纤式动态称重传感器第16-17页
    1.5 动态称重技术相关标准第17-19页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动态称重传感器设计第20-38页
    2.1 压电传感技术第21-25页
        2.1.1 压电传感原理第21-22页
        2.1.2 压电材料参数第22-23页
        2.1.3 压电材料分类第23-25页
    2.2 关键数据的确定第25-27页
    2.3 传感器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第27-33页
        2.3.1 传感材料第27-28页
        2.3.2 结构设计及其功能第28-31页
        2.3.3 主要结构材料选择第31-33页
    2.4 传感器安装分布第33-34页
    2.5 结构静力学分析第34-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传感器动力学分析及参数优化第38-54页
    3.1 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第38-39页
    3.2 动力学分析第39-48页
        3.2.1 瞬态动力学仿真理论介绍第39-42页
        3.2.2 传感器结构动力学分析第42-47页
        3.2.3 传感压电响应及结论分析第47-48页
    3.3 传感器结构参数优化第48-53页
        3.3.1 结构优化前分析第48-51页
        3.3.2 结构参数优化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车路相互作用力误差分析第54-67页
    4.1 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因素第54-55页
        4.1.1 车辆状况第54页
        4.1.2 道路状况第54页
        4.1.3 外界环境第54-55页
    4.2 车辆与道路耦合系统第55-58页
        4.2.1 轮胎包容性第55-56页
        4.2.2 单点接触模型第56-57页
        4.2.3 弹性滚子接触模型第57-58页
        4.2.4 改进型弹性滚子接触模型第58页
    4.3 车辆与道路相互作用分析第58-62页
        4.3.1 路面不平度第60页
        4.3.2 车路相互作用力计算第60-61页
        4.3.3 快速积分法第61-62页
    4.4 结果分析第62-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5.1 回顾与总结第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A第73-78页
附录B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电产品需求获取和概念设计研究
下一篇:覆膜机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