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思维的高中化学三版教科书对比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美学思维的概述 | 第17-22页 |
一、美学思维的定义 | 第17页 |
二、美学思维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三、美学思维的分类方式 | 第18-20页 |
(一) 自然和谐美 | 第18-19页 |
(二) 接受美 | 第19页 |
(三) 简洁美 | 第19页 |
(四) 实践美 | 第19-20页 |
(五) 整体统一美 | 第20页 |
(六) 科学美 | 第20页 |
四、美学思维的意义特点 | 第20-22页 |
(一) 美学思维的意义 | 第20-21页 |
(二) 美学思维的特点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美学思维在化学中的体现 | 第22-33页 |
一、美学思维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体现 | 第22-25页 |
(一) 教科书内容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2页 |
(二) 图像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2-24页 |
(三) 实验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4-25页 |
(四) 栏目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5页 |
二、美学思维在苏教版教科书中的体现 | 第25-29页 |
(一) 教科书内容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5-26页 |
(二) 图像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实验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7-28页 |
(四) 栏目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8-29页 |
三、美学思维在鲁教版教科书中的体现 | 第29-33页 |
(一) 教科书内容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9页 |
(二) 图文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29-31页 |
(三) 实验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31页 |
(四) 栏目设计的角度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三版教科书中美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 第33-41页 |
一、美学思维对教科书中内容设计的比较 | 第33-35页 |
(一) 从三版教科书内容设计的层次角度分析 | 第34-35页 |
(二) 从三版教科书内容设计的逻辑角度分析 | 第35页 |
二、美学思维对教科书中图文的比较 | 第35-37页 |
(一) 从三版教科书色彩分布的角度分析 | 第35-36页 |
(二) 从三版教科书图文设计数量的角度分析 | 第36-37页 |
三、美学思维对教科书中实验设计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一) 从三版教科书开篇的角度分析 | 第37页 |
(二) 从选择内容的层次进行分析 | 第37-38页 |
(三) 从实验设计的美学角度分析 | 第38页 |
四、美学思维对教科书中栏目的比较 | 第38-41页 |
(一) 从栏目的逻辑性进行分析 | 第38-39页 |
(二) 从栏目的功能性进行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改善教科书中缺乏美学思维之处的建议 | 第41-45页 |
一、内容设计应相互结合,结构体系逻辑化 | 第41-42页 |
二、加强培养学生美学思维,促进全面发展 | 第42页 |
三、教师要仔细研究每一套教科书并发掘美学之处 | 第42-45页 |
(一) 教师要端正态度研读教科书 | 第43页 |
(二) 分析教科书的知识与美学思维间的联系 | 第43页 |
(三) 分析教科书中的美学呈现形式 | 第43-45页 |
总结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