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2-15页
        1.2.1 国外有关农村信息化研究动态第12-13页
        1.2.2 国内有关农村信息化研究动态第13-15页
        1.2.3 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评价第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论文结构第16-17页
    1.6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农村信息化的概述第19-31页
    2.1 农村信息化的基础理论第19-21页
        2.1.1 信息化的基本含义第19-20页
        2.1.2 农村信息化的含义第20-21页
    2.2 农村信息化体系构架第21-25页
        2.2.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第22页
        2.2.2 农村信息资源第22-23页
        2.2.3 农村信息化业务应用第23页
        2.2.4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第23-24页
        2.2.5 农村信息化服务主体对象第24页
        2.2.6 农村信息化政策与环境第24页
        2.2.7 农村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第24-25页
    2.3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第25-31页
        2.3.1 农村生产经营信息化第26-27页
        2.3.2 农村社会管理信息化第27-28页
        2.3.3 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第28-31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第31-41页
    3.1 我国制定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原则第31-33页
        3.1.1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第31页
        3.1.2 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第31-32页
        3.1.3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第32页
        3.1.4 “软”评价与“硬”评价相结合第32页
        3.1.5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第32-33页
        3.1.6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第33页
    3.2 我国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方法第33-36页
    3.3 我国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素第36-37页
        3.3.1 我国农村信息化参与主体第36页
        3.3.2 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第36-37页
        3.3.3 我国农村信息化信息资源第37页
        3.3.4 我国农村信息化技术第37页
    3.4 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第37-41页
        3.4.1 综合指数法第37-38页
        3.4.2 无量纲化处理第38页
        3.4.3 指标体系计算第38页
        3.4.4 信息化水平阶段划分第38-41页
第四章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综合评估实证分析第41-63页
    4.1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第41-42页
    4.2 数据处理与样本选取分析第42-44页
        4.2.1 统计数据第42页
        4.2.2 调查数据第42-44页
    4.3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参与主体分析第44-47页
        4.3.1 农村信息化政府职能分析第44页
        4.3.2 农村信息化农业科研机构分析第44-45页
        4.3.3 农村信息化运营商和服务商分析第45-46页
        4.3.4 农村信息化涉农企业分析第46-47页
        4.3.5 农村信息化农民合作组织分析第47页
        4.3.6 农村信息化的农户分析第47页
    4.4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分析第47-54页
        4.4.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分析第48-50页
        4.4.2 农村信息化服务场所分析第50-51页
        4.4.3 农村信息化服务渠道分析第51-52页
        4.4.4 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分析第52-54页
    4.5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信息资源分析第54-58页
        4.5.1 农村信息化数据资源分析第54-56页
        4.5.2 农村信息化信息系统分析第56-57页
        4.5.3 农村信息化信息平台分析第57-58页
    4.6 赤峰市农村信息化技术分析第58-63页
        4.6.1 农业信息获取技术分析第58-60页
        4.6.2 农村信息存储管理技术分析第60页
        4.6.3 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分析第60页
        4.6.4 农业控制技术分析第60-61页
        4.6.5 农业信息传输技术分析第61-63页
第五章 促进赤峰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探讨第63-71页
    5.1 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第63-65页
    5.2 加强农村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第65-66页
    5.3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第66-67页
    5.4 培养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第67-68页
    5.5 加强宣传与教育培训,调动农民信息需求第68-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件:赤峰市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评测调查表(表一和表二)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毒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mgc2基因的原核表达
下一篇:Nesfatin-1及其mRNA在大鼠生长轴上的表达与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