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具体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一) 消费纠纷概述 | 第9-10页 |
(二) 消费纠纷解决的方法及评析 | 第10-11页 |
(三) 消费者协会在解决消费纠纷上的现状 | 第11-13页 |
1、消协的法律地位 | 第11-12页 |
2、消协在替消费者维权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二、国外及台湾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13-19页 |
(一) 美国立法例 | 第13-14页 |
(二) 德国立法例 | 第14-15页 |
(三) 日本立法例 | 第15-16页 |
(四) 台湾地区立法例 | 第16页 |
(五) 以上各地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19页 |
三、设立消费者协会民事诉讼原告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9-26页 |
(一) 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1、消费者维权的需要 | 第19页 |
2、消协自身宗旨的要求 | 第19-20页 |
3、我国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4、为何赋予消协而不赋予检察机关以诉权 | 第21页 |
(二) 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设立的可行性 | 第21-26页 |
1、国外及台湾地区团体诉讼原告主体适格理论提供的可行性依据 | 第21-25页 |
2、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设立在我国实践上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四、消费者协会的民事诉讼原告制度在我国构建的设想 | 第26-31页 |
(一) 我国构建消费者民事诉讼原告制度的基本模式 | 第26页 |
(二) 我国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26-31页 |
1、消协原告资格在立法上的确定 | 第26-27页 |
2、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7页 |
3、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的具体操作 | 第27-29页 |
4、构建消协民事诉讼原告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