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1.1 手性化合物概述和手性药物 | 第12-14页 |
1.1.1 手性药物概述及其药理活性 | 第12-13页 |
1.1.2 手性药物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2.1 天然产物中提取 | 第14页 |
1.2.2 外消旋体拆分 | 第14页 |
1.2.3 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 | 第14-15页 |
1.3 生物催化法合成手性药物 | 第15-16页 |
1.3.1 生物催化法的概念 | 第15页 |
1.3.2 生物催化合成手性药物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3 生物催化的特点 | 第16页 |
1.4 羰基的生物还原 | 第16-19页 |
1.4.1 生物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的机理 | 第16-17页 |
1.4.2 辅酶再生 | 第17-19页 |
1.5 微生物全细胞催化还原COBE合成(S)-CHBE | 第19-21页 |
1.5.1 底物COBE简介 | 第19页 |
1.5.2 产物(S)-CHBE简介 | 第19-20页 |
1.5.3 微生物全细胞不对称合成(S)-CHBE | 第20-21页 |
1.6 影响微生物全细胞不对称合成(S)-CHBE的因素 | 第21-23页 |
1.6.1 底(产)物对微生物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21页 |
1.6.2 辅酶和辅底物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3 β-环糊精(β-CD)对全细胞生物催化还原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22-23页 |
1.6.4 生物质糖化液组分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23页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3-25页 |
2 β-羰基羧酸酯还原酶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5-3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3.1 显色反应条件优化方法 | 第26-27页 |
2.3.2 菌株培养条件 | 第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4.1 显色反应最适检测波长 | 第27-28页 |
2.4.2 显色反应最适温度优化 | 第28-29页 |
2.4.3 显色反应时间优化 | 第29页 |
2.4.4 铁离子浓度优化 | 第29-30页 |
2.4.5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底物广泛性研究 | 第30-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3 高活性COBE还原酶菌株的选择及其催化反应特性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3.1 菌株培养 | 第35页 |
3.3.2 辅底物选择 | 第35-36页 |
3.3.3 反应体系优化 | 第36-37页 |
3.3.4 还原酶活力测定 | 第37页 |
3.3.5 E. coli CCZU-K14反应条件优化 | 第37-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4.1 辅底物的选择 | 第38-41页 |
3.4.2 反应体系的选择 | 第41-45页 |
3.4.3 E. coli CCZU-K14水相体系反应特性考察 | 第45-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4 β-CD-水反应体系构建以及体系内添加反应前体的研究 | 第50-7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4.3.1 最适反应前体的确定 | 第51页 |
4.3.2 细胞内NADH浓度测定 | 第51-52页 |
4.3.3 β-CD最适浓度的优化 | 第52页 |
4.3.4 β-CD-水反应体系中全细胞不对称催化还原COBE反应条件 | 第52-5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3-70页 |
4.4.1 E. coli CCZU-T15两相体系中添加反应前体研究 | 第53-56页 |
4.4.2 E. coli CCZU-Y10反应体系中添加反应前体的反应 | 第56-59页 |
4.4.3 反应前体对E. coli CCZU-K14活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4.4.4 β-CD解除还原反应过程中底物抑制的研究 | 第63-67页 |
4.4.5 产物(S)-CHBE的手性色谱和产物结构鉴定 | 第67-70页 |
4.5 小结 | 第70-72页 |
5 生物质糖化液为还原COBE反应介质的研究 | 第72-87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72-73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72-73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5.3.1 甘蔗渣组合预处理方法 | 第73-74页 |
5.3.2 甘蔗渣的酶水解糖化方法 | 第74页 |
5.3.3 糖化液体系中不对称催化还原COBE的方法 | 第74页 |
5.3.4 分析方法 | 第74-7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5-86页 |
5.4.1 甘蔗渣预处理及其糖化水解 | 第75-78页 |
5.4.2 不同预处理方法得到的甘蔗渣原料的表征 | 第78-80页 |
5.4.3 E. coli CCZU-K14糖化液反应体系的构建 | 第80-85页 |
5.4.4 E. coli CCZU-K14β-CD-糖化液体系中全细胞催化还原COBE | 第85-86页 |
5.5 小结 | 第86-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6.1 结论 | 第87-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