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文殊信仰形成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0页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范围 | 第8-9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 | 第9-14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2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第五节 研究范围、资料及方法 | 第26-27页 |
第六节 本文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敦煌遗存中关于文殊菩萨资料 | 第30-50页 |
第一节 文殊类经典 | 第30-39页 |
第二节 中土撰述的相关文献 | 第39-43页 |
第三节 文殊变及其相关的图像资料 | 第43-50页 |
第三章 文殊菩萨名称、本缘及信仰形成 | 第50-96页 |
第一节 文殊菩萨汉译名详解 | 第50-63页 |
第二节 汉译佛典中关于文殊菩萨的本事因缘的记载 | 第63-77页 |
第三节 从汉译佛典看文殊菩萨产生的渊源 | 第77-96页 |
第四章 文殊信仰在中国的初传 | 第96-112页 |
第一节 东汉时期传入的文殊类经典 | 第96-103页 |
第二节 三国时期输入的文殊类经典 | 第103-112页 |
第五章 文殊信仰的全面输入 | 第112-170页 |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文殊信仰 | 第112-147页 |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文殊信仰 | 第147-170页 |
第六章 我国文殊信仰的最终形成 | 第170-184页 |
第一节 隋代的文殊信仰 | 第170-172页 |
第二节 唐前期的文殊信仰 | 第172-184页 |
附录《大藏经》中文殊类经典 | 第184-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2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2-203页 |
致谢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