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多级孔道结构的稻壳基电容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3页
    1.1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4-19页
        1.1.1 超级电容器的类型及储能原理第14-16页
        1.1.2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16-17页
        1.1.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领域第17-19页
        1.1.4 超级电容器面临的问题第19页
    1.2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碳材料第19-22页
        1.2.1 活性炭第20页
        1.2.2 碳纤维第20-21页
        1.2.3 碳气凝胶第21页
        1.2.4 碳纳米管第21页
        1.2.5 石墨烯第21-22页
    1.3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研究现状及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第22-27页
        1.3.1 稻壳的简介第22-23页
        1.3.2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第23-25页
        1.3.3 稻壳基活性炭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4 稻壳基活性炭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26-27页
    1.4 影响碳基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因素第27-29页
        1.4.1 比表面积第27-28页
        1.4.2 孔径大小第28页
        1.4.3 表面官能团第28-29页
        1.4.4 导电性第29页
    1.5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9-32页
        1.5.1 问题的提出第29-30页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页
        1.5.3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5.4 论文的创新性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4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43-50页
    2.1 物理表征技术第43-45页
        2.1.1 氮气吸/脱附实验第43页
        2.1.2 X 射线衍射第43页
        2.1.3 拉曼光谱第43-44页
        2.1.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4页
        2.1.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44页
        2.1.6 扫描电镜第44-45页
        2.1.7 透射电镜第45页
    2.2 电化学测试体系、方法及计算公式第45-49页
        2.2.1 电化学测试体系第45页
        2.2.2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45-47页
        2.2.3 计算公式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第三章 高比电容稻壳基活性炭的一般制备第50-66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2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51页
        3.2.2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第51-52页
        3.2.3 电极制备第52页
        3.2.4 物理表征第52页
        3.2.5 电化学表征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3.3.1 稻壳炭化过程的研究第52-53页
        3.3.2 活化条件对于稻壳基活性炭比电容影响的单因素实验第53-58页
        3.3.3 稻壳基活性炭的电化学特性第58-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第四章 超级电容器用多级孔道活性炭的制备第66-84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67-68页
        4.2.2 稻壳基多级孔道活性炭的制备第68页
        4.2.3 电极制备第68页
        4.2.4 材料表征第68-69页
        4.2.5 电化学测试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80页
        4.3.1 稻壳的形态结构分析第69-71页
        4.3.2 稻壳基多级孔道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第71-73页
        4.3.3 稻壳基多级孔道活性炭的物理特性第73-76页
        4.3.4 稻壳基多级孔道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质第76-79页
        4.3.5 稻壳基多级孔道活性炭的形成机理第79-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第五章 稻壳中二氧化硅对 KOH 活化过程中稻壳基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第84-94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实验部分第85-86页
        5.2.1 试剂和仪器第85页
        5.2.2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第85-86页
        5.2.3 物理表征第8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6-91页
        5.3.1 稻壳中二氧化硅对稻壳基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第86-88页
        5.3.2 KOH 活化产物的 XRD 分析第88-90页
        5.3.3 稻壳中二氧化硅对 KOH 活化过程的影响第90-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六章 稻壳基活性炭在水系电解质溶液中循环稳定性研究第94-121页
    6.1 引言第94-95页
    6.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95-96页
        6.2.2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热处理第96页
        6.2.3 电极制备第96页
        6.2.4 物理表征第96页
        6.2.5 电化学表征第96-9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7-117页
        6.3.1 RHC 在 KOH 和 H2SO4中的循环寿命第97-99页
        6.3.2 RHC 在 KOH 和 H2SO4中的电化学性质的变化第99-106页
        6.3.3 含氧官能团对 RHC 在 KOH 和 H2SO4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第106-111页
        6.3.4 热处理对 RHC 在 KOH 电解质溶液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第111-113页
        6.3.5 正负极质量匹配对 RHC 在 KOH 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第113-117页
    6.4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七章 稻壳基电容炭的绿色制备工艺第121-132页
    7.1 引言第121-122页
    7.2 实验部分第122-123页
        7.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122页
        7.2.2 稻壳基电容炭及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第122-123页
        7.2.3 物理表征第123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23-129页
        7.3.1 高比电容稻壳基电容炭绿色制备工艺第123-127页
        7.3.2 稻壳基多级孔道电容炭的绿色制备工艺第127-128页
        7.3.3 经济性评价第128-129页
    7.4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132-135页
    8.1 结论第132-134页
    8.2 建议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5-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核函数的SVM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质谱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的统计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