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化战略研究--以美敦力为案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程概述及现状探讨 | 第16-23页 |
2.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程 | 第16-17页 |
2.1.1 萌芽起步阶段(1949-1978) | 第16页 |
2.1.2 调整巩固阶段(1979-2000) | 第16-17页 |
2.1.3 高速发展阶段(2001-至今) | 第17页 |
2.2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2.2.1 市场需求上升 | 第17-18页 |
2.2.2 竞争激烈 | 第18-19页 |
2.2.3 贸易规模扩大 | 第19-20页 |
2.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2.3.1 恶性竞争 | 第20-21页 |
2.3.2 技术与创新能力不足 | 第21页 |
2.3.3 产品结构失衡 | 第21-23页 |
第3章 医疗器械行业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状况分析 | 第23-30页 |
3.1 在华医疗器械行业跨国公司发展态势 | 第23-25页 |
3.1.1 数量规模递增 | 第23页 |
3.1.2 经营形式多样 | 第23-24页 |
3.1.3 竞争优势明显 | 第24-25页 |
3.2 医疗器械行业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动因分析 | 第25-26页 |
3.2.1 拓展海外市场 | 第25页 |
3.2.2 降低生产成本 | 第25页 |
3.2.3 规避经营风险 | 第25-26页 |
3.2.4 东道国的政策引导 | 第26页 |
3.3 医疗器械行业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3.3.1 外部环境方面 | 第26-27页 |
3.3.1.1 中西方主体文化 | 第27页 |
3.3.1.2 宏观政策环境 | 第27页 |
3.3.2 内部环境方面 | 第27-30页 |
3.3.2.1 生产经营理念 | 第28页 |
3.3.2.2 人力资源管理 | 第28-29页 |
3.3.2.3 内部组织结构 | 第29-30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美敦力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探析 | 第30-41页 |
4.1 美敦力公司在华本土化进程与本土化形式分析 | 第30-35页 |
4.1.1 美敦力公司在华本土化进程 | 第30-32页 |
4.1.1.1 美敦力公司经营发展概述 | 第30-31页 |
4.1.1.2 美敦力公司在华本土化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4.1.2 美敦力公司在华本土化形式分析 | 第32-35页 |
4.1.2.1 生产本土化 | 第32页 |
4.1.2.2 人力资源本土化 | 第32-33页 |
4.1.2.3 研发本土化 | 第33-34页 |
4.1.2.4 营销本土化 | 第34-35页 |
4.2 美敦力公司在华本土化策略分析 | 第35-38页 |
4.2.1 科学合理定价 | 第35-36页 |
4.2.2 开展本土研发 | 第36页 |
4.2.3 营销本土化 | 第36-37页 |
4.2.4 人才本土化 | 第37页 |
4.2.5 优化企业形象 | 第37-38页 |
4.3 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开展本土化战略的启示 | 第38-41页 |
4.3.1 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 | 第38页 |
4.3.2 合理定位东道国市场 | 第38页 |
4.3.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第38-39页 |
4.3.4 准确把握价格行情 | 第39页 |
4.3.5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 第39页 |
4.3.6 加强人才梯度建设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41-4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5.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A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名录 | 第50-51页 |
附录B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名录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