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以桐乡白马塘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1 经济需求第11页
        1.1.2 社会需求第11页
        1.1.3 生态需求第11页
        1.1.4 文化需求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2 现实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1 文献检索查阅法第12-13页
            1.3.1.2 比较借鉴分析法第13页
            1.3.1.3 实地调查法第13页
            1.3.1.4 项目实践法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第15-17页
2 创意农业理论与发展文献综述第17-29页
    2.1 创意农业的内涵第17-18页
        2.1.1 创意农业的概念第17-18页
        2.1.2 创意农业与其他相关名词辨析第18页
            2.1.2.1 创意农业与传统农业第18页
            2.1.2.2 创意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第18页
    2.2 创意农业的特征第18-19页
        2.2.1 高附加值第19页
        2.2.2 高创意性第19页
        2.2.3 高融合度第19页
        2.2.4 高文化品位第19页
        2.2.5 高集群化第19页
    2.3 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第19-20页
        2.3.1 资源转化为资本模式第19-20页
        2.3.2 全景产业价值体系模式第20页
        2.3.3 市场消费拓展模式第20页
        2.3.4 空间集聚发展模式第20页
    2.4 创意农业的功能第20-21页
        2.4.1 经济功能第20页
        2.4.2 生态功能第20页
        2.4.3 文化功能第20-21页
        2.4.4 社会功能第21页
    2.5 创意农业的创意途径第21-22页
        2.5.1 科技创意第21页
        2.5.2 文化创意第21页
        2.5.3 服务创意第21-22页
        2.5.4 生态创意第22页
        2.5.5 美学创意第22页
    2.6 国内外创意农业经验模式借鉴第22-25页
        2.6.1 荷兰“高新技术型”模式第22页
        2.6.2 德国“社会生活型”模式第22-23页
        2.6.3 英国“农业旅游型”模式第23页
        2.6.4 法国“生态环保型”模式第23-24页
        2.6.5 日本“功能综合型”模式第24页
        2.6.6 成都“五朵金花”模式第24-25页
        2.6.7 上海“山阳田园”模式第25页
        2.6.8 南京“嘉年华”模式第25页
    2.7 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2.7.1 发展趋势第25-26页
            2.7.1.1 创意农产品蓬勃发展第26页
            2.7.1.2 创意农业旅游蓬勃发展第26页
            2.7.1.3 创意农业营销蓬勃发展第26页
        2.7.2 存在问题第26-27页
            2.7.2.1 各地区发展不够均衡第26-27页
            2.7.2.2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大第27页
            2.7.2.3 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备第27页
            2.7.2.4 宣传与引导力度不够强第27页
    2.8 小结第27-29页
3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及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第29-51页
    3.1 江南水网地区农业发展概况第29-30页
        3.1.1 江南水网地区的界定第29页
        3.1.2 江南水网地区农业特点概况第29-30页
    3.2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概况第30-32页
        3.2.1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的内涵第30页
        3.2.2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现有发展领域第30-32页
            3.2.2.1 农产品创意开发第30页
            3.2.2.2 创意农业观光园开发第30-31页
            3.2.2.3 农业文化营销第31页
            3.2.2.4 生态新农村建设第31页
            3.2.2.5 大型农业景观第31-32页
        3.2.3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成效第32页
    3.3 江南水网地区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园的可行性分析第32-35页
        3.3.1 农业总量优势第32-34页
        3.3.2 文化资源优势第34页
        3.3.3 旅游市场优势第34页
        3.3.4 农业科技优势第34-35页
        3.3.5 农业政策优势第35页
    3.4 江南水网地区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园的必要性分析第35-36页
        3.4.1 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第35-36页
        3.4.2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第36页
        3.4.3 民众娱乐消费的需要第36页
        3.4.4 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第36页
    3.5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观光园优秀案例调查与解析第36-44页
        3.5.1 上海市金山区“中国农民画村”第38-39页
            3.5.1.1 创意主题第38页
            3.5.1.2 规划布局第38-39页
            3.5.1.3 主要启示第39页
        3.5.2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生态园”第39-40页
            3.5.2.1 创意主题第40页
            3.5.2.2 规划布局第40页
            3.5.2.3 主要启示第40页
        3.5.3 上海市奉贤区“都市菜园”第40-41页
            3.5.3.1 创意主题第41页
            3.5.3.2 规划布局第41页
            3.5.3.3 主要启示第41页
        3.5.4 浙江省杭州市“农夫乐园”第41-43页
            3.5.4.1 创意主题第42页
            3.5.4.2 规划布局第42-43页
            3.5.4.3 主要启示第43页
        3.5.5 浙江省绍兴市“吼山风景名胜区”第43-44页
            3.5.5.1 创意主题第43页
            3.5.5.2 主要启示第43-44页
    3.6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44页
        3.6.1 未形成行业协会组织,创意农业理念未深入人心第44页
        3.6.2 缺乏合理规划,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第44页
        3.6.3 农业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低,资金来源单一第44页
    3.7 台湾休闲农场经验借鉴第44-49页
        3.7.1 台湾农业概况第44-45页
        3.7.2 台湾休闲农业概况第45-48页
        3.7.3 台湾休闲农场对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借鉴第48-49页
            3.7.3.1 成立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类似的创意农业行业协会组织第49页
            3.7.3.2 合理规划,结合本地文化,发展特色创意农业第49页
            3.7.3.3 注重生态、健康的农业旅游第49页
            3.7.3.4 经营主体管理信息现代化第49页
    3.8 小结第49-51页
4 桐乡白马塘村创意农业观光园规划案例实践第51-89页
    4.1 总体分析第51-58页
        4.1.1 规划背景第51-52页
            4.1.1.1 政策背景第51页
            4.1.1.2 经济背景第51页
            4.1.1.3 产业背景第51-52页
        4.1.2 地理区位第52页
        4.1.3 自然条件第52-53页
            4.1.3.1 气候特征第52页
            4.1.3.2 地形地貌第52-53页
            4.1.3.3 土壤情况第53页
            4.1.3.4 水质情况第53页
        4.1.4 园区现状分析第53-57页
            4.1.4.1 水系分析第53-54页
            4.1.4.2 道路分析第54页
            4.1.4.3 房屋分布第54-55页
            4.1.4.4 农业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55-56页
            4.1.4.6 土地适宜性分析第56-57页
        4.1.5 SWOT分析第57-58页
            4.1.5.1 优势(strength)第57页
            4.1.5.2 劣势(weakness)第57页
            4.1.5.3 机遇(opportunity)第57页
            4.1.5.4 威胁(threats)第57-58页
    4.2 创意概念第58-62页
        4.2.1 规划总则第58-59页
            4.2.1.1 规划范围第58页
            4.2.1.2 规划期限第58页
            4.2.1.3 规划性质第58-59页
            4.2.1.4 规划原则第59页
        4.2.2 创意理念与思路第59-60页
            4.2.2.1 创意理念第59-60页
            4.2.2.2 创意思路第60页
        4.2.3 规划定位第60-62页
            4.2.3.1 总体定位第60-61页
            4.2.3.2 功能定位第61页
            4.2.3.3 主题定位第61-62页
            4.2.3.4 形象定位第62页
        4.2.4 发展目标第62页
    4.3 创意规划第62-76页
        4.3.1 总体布局划分第62-64页
        4.3.2“四点”第64-69页
            4.3.2.1 梦香里第64-65页
            4.3.2.2 农耕园第65-67页
            4.3.2.3 幽竹居第67-68页
            4.3.2.4 环秀庄第68-69页
        4.3.3“五区”第69-76页
            4.3.3.1 高档盆花栽培区第69-70页
            4.3.3.2 江南特色农业产业区第70-72页
            4.3.3.3 精品苗木生产区第72-73页
            4.3.3.4 生态果蔬生产区第73-76页
            4.3.3.5 田园休闲娱乐区第76页
    4.4 实施保障第76-89页
        4.4.1 农业基础设施规划第76-78页
            4.4.1.1 园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第76-77页
            4.4.1.2 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第77-78页
        4.4.2 农业旅游活动规划第78-81页
            4.4.2.1 市场营销策略第78-79页
            4.4.2.2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第79-81页
            4.4.2.3 游线组织规划第81页
        4.4.3 生态保护规划第81-83页
            4.4.3.1 园区农业环境污染源控制第81-82页
            4.4.3.2 园区环境整治第82-83页
            4.4.3.3 园区水土保持第83页
            4.4.3.4 园区水环境质量控制第83页
        4.4.4 投资效益与建议第83-85页
            4.4.4.1 投资预算第83-84页
            4.4.4.2 效益分析第84-85页
        4.4.5 管理及实施建议第85-89页
            4.4.5.0 项目组织与管理第85-86页
            4.4.5.1 制度保障第86页
            4.4.5.2 管理保障第86页
            4.4.5.3 科技保障第86页
            4.4.5.4 资金投入保障第86-8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5.1 结论第89-90页
        5.1.1 理论研究第89页
        5.1.2 调查研究第89页
        5.1.3 实践研究第89-90页
    5.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图表附录第94-96页
个人简介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邯郸市农业科技服务的供求均衡问题研究分析
下一篇: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对农技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