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喷吹煤气后热平衡变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Contents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 | 第11-15页 |
1.1.1 国内外喷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1.2 高炉喷吹煤粉的意义 | 第14页 |
1.1.3 喷吹煤粉的负面影响 | 第14-15页 |
1.2 其它喷吹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 关于高炉热平衡理论的研究 | 第17-22页 |
1.3.1 高炉炼铁热平衡理论的发展 | 第17-19页 |
1.3.2 高炉工艺计算方法概述 | 第19-22页 |
1.4 新工艺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富氧喷吹煤气高炉模拟计算 | 第24-42页 |
2.1 新工艺计算基本方法 | 第24-29页 |
2.1.1 模拟计算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25-27页 |
2.1.2 新工艺模拟计算所取相关冶炼条件 | 第27-29页 |
2.2 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 第29-35页 |
2.2.1 物料平衡计算 | 第29-31页 |
2.2.2 热平衡计算 | 第31-35页 |
2.2.3 小结 | 第35页 |
2.3 最低碳比的计算 | 第35-39页 |
2.3.1 氢的还原度 | 第36页 |
2.3.2 作为发热剂需要的碳量 | 第36-37页 |
2.3.3 作为还原剂需要的碳量 | 第37-38页 |
2.3.4 最低理论碳比 | 第38页 |
2.3.5 直接还原度和焦比的关系 | 第38-39页 |
2.4 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 | 第39-41页 |
2.5 新工艺计算流程 | 第41-42页 |
3 热平衡计算结果及其讨论 | 第42-62页 |
3.1 现场高炉热平衡计算 | 第42-44页 |
3.1.1 现场高炉计算原始资料 | 第42-43页 |
3.1.2 现场高炉热平衡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3.2 喷吹煤气后的情况 | 第44-48页 |
3.2.1 喷吹量不变,改变焦比的情况 | 第44-45页 |
3.2.2 焦比不变,改变喷吹量的情况 | 第45-46页 |
3.2.3 不同富氧率的影响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3.2.4 不同直接还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 | 第47-48页 |
3.3 工艺参数计算结果及其讨论 | 第48-53页 |
3.3.1 理论燃烧温度的讨论 | 第48-49页 |
3.3.2 富氧率及喷吹煤气量的讨论 | 第49-51页 |
3.3.3 炉顶煤气成份的讨论 | 第51-53页 |
3.4 H_2 对新工艺的影响 | 第53-55页 |
3.5 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冶炼效果的比较 | 第55-57页 |
3.6 讨论 | 第57-62页 |
3.6.1 关于用煤气来代替煤粉的情况 | 第57-58页 |
3.6.2 关于新工艺的冶炼效率 | 第58-62页 |
4 新工艺条件下高炉操作线 | 第62-70页 |
4.1 富氧喷煤气高炉操作线绘制 | 第62-67页 |
4.1.1 间接还原区操作线图 | 第62-64页 |
4.1.2 直接还原区操作线图 | 第64-67页 |
4.2 Rist 操作线的解析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A 热平衡模拟计算软件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导师简介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