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资源诅咒”假说分析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言第11-39页
    1.1 选题依据第11-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28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8-34页
        1.2.3 文献综述小结第3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4-36页
        1.3.1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3.2 研究方法第35-36页
    1.4 框架结构与研究内容第36-37页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37-39页
        1.5.1 论文创新方面第37页
        1.5.2 论文不足之处第37-39页
第2章 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原因(一):基于政策差异的解释第39-52页
    2.1 有关政府政策的文献综述第39-40页
    2.2 初步观察与统计描述第40-44页
    2.3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第44-46页
        2.3.1 模型构建第44页
        2.3.2 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第44页
        2.3.3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第44-46页
    2.4 面板回归和实证分析第46-50页
        2.4.1 资源诅咒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46-48页
        2.4.2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ECM):我国中西部资源诅咒现象的长期分析第48-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二):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解释第52-64页
    3.1 内生增长理论述评第53-57页
        3.1.1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内容和发展第53-55页
        3.1.2 资源禀赋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第55-57页
    3.2 模型设定与单位根检验第57-58页
        3.2.1 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第57页
        3.2.2 单位根检验第57-58页
    3.3 面板回归和实证分析第58-62页
        3.3.1 回归方法选择第58页
        3.3.2 实证结果与实证分析第58-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原因(三):基于产业结构的解释第64-79页
    4.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第64-68页
        4.1.1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第64-67页
        4.1.2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理论关系第67-68页
    4.2 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68-72页
        4.2.1 相关检验与数据说明第69-70页
        4.2.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第70页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Granger Test of Causality)第70-72页
    4.3 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与影响第72-76页
        4.3.1 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第72-74页
        4.3.2 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的视角第74-76页
    4.4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对制造业“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第76-78页
        4.4.1 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第76页
        4.4.2 面板回归模型选择第76-77页
        4.4.3 实证分析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原因(四):基于企业家寻租的解释第79-92页
    5.1 企业家寻租的文献综述第80-85页
        5.1.1 租金的内涵第80-81页
        5.1.2 寻租与企业家行为第81页
        5.1.3 企业家寻租产生的理论解释第81-82页
        5.1.4 企业家寻租的经济环境第82-85页
    5.2 我国各省腐败指数的统计描述第85-87页
    5.3 企业家寻租对资源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第87-91页
        5.3.1 模型建立和变量说明第87-88页
        5.3.2 估计方法的选择第88-89页
        5.3.3 估计结果的分析第89-91页
    5.4 本章小节第91-92页
第6章 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典型案例剖析—以江西省为例第92-106页
    6.1 江西省经济发展概况第92-93页
    6.2 “资源诅咒”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统计描述第93-99页
        6.2.1 资源充裕度指数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第94-96页
        6.2.2 矿产资源指数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第96-99页
    6.3 江西省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第99-103页
        6.3.1 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第99-100页
        6.3.2 模型的相关检验第100-101页
        6.3.3 模型的估计和经验分析第101-103页
    6.4 自然资源对制造业“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第103-105页
        6.4.1 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第103页
        6.4.2 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自相关与异方差检验第103-104页
        6.4.3 模型估计和实证分析第104-105页
    6.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7章 规避资源诅咒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第106-125页
    7.1 促进中西部资源区经济增长的战略框架第106-108页
    7.2 完善资源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第108-114页
        7.2.1 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政策与制度第108-109页
        7.2.2 完善资源地区资源补偿政策第109-113页
        7.2.3 制定有利于资源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第113-114页
    7.3 加大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第114-117页
        7.3.1 人力资本在资源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114-115页
        7.3.2 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措施第115-117页
    7.4 资源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第117-119页
        7.4.1 资源区技术创新的作用第117-118页
        7.4.2 加强资源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第118-119页
    7.5 加速资源区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转型第119-123页
        7.5.1 资源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不利因素第119-121页
        7.5.2 资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措施第121-123页
    7.6 强化制度的建设执行以减少企业家寻租空间第123-125页
        7.6.1 完善各项制度,加大企业家寻租成本第123页
        7.6.2 完善创报酬机制,引导企业家致力于生产性活动第123-124页
        7.6.3 增强资源的信息共享,强化各种监督机制第124-125页
第8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第125-127页
    8.1 结论第125页
    8.2 研究展望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均苯三甲酸、三聚氰胺衍生的小分子凝胶的合成、自组装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动力荷载下基于非局部粘弹塑性模型的边坡稳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