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的多元跟踪与装配解析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第15-29页 |
1.2.1 基于视频的二维跟踪研究 | 第15-23页 |
1.2.2 基于视频的三维跟踪研究 | 第23-27页 |
1.2.3 基于视频的装配解析研究 | 第27-2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9-30页 |
1.4 组织结构 | 第30-32页 |
第2章 变换矩阵的李代数表示 | 第32-42页 |
2.1 变换矩阵 | 第32-34页 |
2.2 仿射变换矩阵的李代数表示 | 第34-36页 |
2.2.1 仿射变换矩阵的李代数 | 第35页 |
2.2.2 几何性质与约束 | 第35-36页 |
2.3 基于李代数表示的刚体变换矩阵插值算法 | 第36-39页 |
2.3.1 算法总体过程 | 第37页 |
2.3.2 计算物体刚体变换矩阵T | 第37页 |
2.3.3 计算T的李代数表示 | 第37-38页 |
2.3.4 李代数空间的线性插值 | 第38页 |
2.3.5 计算插值后的物体刚体变换矩阵 | 第38-39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基于稀疏和局部线性编码的目标二维跟踪 | 第42-66页 |
3.1 方法概述 | 第42-43页 |
3.2 能量函数下的的粒子滤波模型 | 第43-47页 |
3.2.1 状态空间模型 | 第44-45页 |
3.2.2 外观空间模型 | 第45-46页 |
3.2.3 模板的稀疏表示模型 | 第46-47页 |
3.3 基于稀疏和局部线性编码的跟踪模型 | 第47-53页 |
3.3.1 基于稀疏编码的跟踪模型 | 第47-50页 |
3.3.2 基于局部线性编码的跟踪模型 | 第50-51页 |
3.3.3 目标模板更新 | 第51-53页 |
3.4 其他外观表示模型 | 第53-55页 |
3.4.1 最小软阈值平方外观表示模型 | 第53页 |
3.4.2 自适应结构的局部稀疏外观表示模型 | 第53-55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55-64页 |
3.5.1 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3.5.2 Benchmark测试 | 第57-59页 |
3.5.3 讨论 | 第59-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基于全局优化搜索的目标三维跟踪 | 第66-82页 |
4.1 方法概述 | 第66-68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68页 |
4.3 基于全局优化的对应点搜索算法 | 第68-75页 |
4.3.1 能量函数 | 第69-70页 |
4.3.2 候选对应点 | 第70页 |
4.3.3 颜色概率值模型 | 第70-73页 |
4.3.4 图模型 | 第73-74页 |
4.3.5 讨论 | 第74-7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75-81页 |
4.4.1 实现细节 | 第76页 |
4.4.2 定量分析 | 第76-77页 |
4.4.3 定性分析 | 第77-80页 |
4.4.4 局限性 | 第80-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基于装配规则的物体装配技术 | 第82-102页 |
5.1 方法概述 | 第83-84页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84-85页 |
5.3 基于装配规则的在线推断算法 | 第85-94页 |
5.3.1 数据库的创建 | 第85-86页 |
5.3.2 在线推断算法 | 第86-89页 |
5.3.3 活动部件识别算法 | 第89-91页 |
5.3.4 组件装配算法 | 第91-92页 |
5.3.5 组件跟踪算法 | 第92-94页 |
5.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4-100页 |
5.4.1 装配指导 | 第96-99页 |
5.4.2 三维动画和标注的生成 | 第99页 |
5.4.3 局限性 | 第99-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2-10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6-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117-118页 |
外文论文 | 第118-169页 |
附件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