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19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3-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1.3.2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7页 |
1.3.3 归纳与演绎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1 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之争 | 第19-20页 |
2.2 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研究 | 第20-21页 |
2.3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第3章 世界各国的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其趋势 | 第22-37页 |
3.1 存款保险制度构成要素 | 第22-35页 |
3.1.1 组织形式 | 第22-23页 |
3.1.2 投保形式 | 第23-24页 |
3.1.3 存款保险对象与范围 | 第24-26页 |
3.1.4 保险费率 | 第26-28页 |
3.1.5 保险额度 | 第28-31页 |
3.1.6 存款保险基金 | 第31-33页 |
3.1.7 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定位 | 第33-35页 |
3.2 存款保险制度的组成要素分析小结及发展趋势 | 第35-37页 |
第4章 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特征 | 第37-43页 |
4.1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7-39页 |
4.1.1 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次探索 | 第37页 |
4.1.2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过程 | 第37-39页 |
4.1.3 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推出 | 第39页 |
4.2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要素特征 | 第39-42页 |
4.2.1 官办的组织形式 | 第39页 |
4.2.2 强制投保方式 | 第39-40页 |
4.2.3 “属地”原则确定保险对象 | 第40页 |
4.2.4 风险厘定差别费率 | 第40页 |
4.2.5 限额偿付的保险额度 | 第40-41页 |
4.2.6 存款保险基金为公私共同出资的事前基金 | 第41页 |
4.2.7 “风险最小化”的综合职能形式 | 第41-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中国现行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3-51页 |
5.1 内部机制设计问题 | 第43-48页 |
5.1.1 制度的组织实施和机构职能定位模糊 | 第43-45页 |
5.1.2 保险费率的具体征收标准和实施措施尚未出台 | 第45-46页 |
5.1.3 保险额度设置是否过高尚存疑问 | 第46-48页 |
5.2 外部制度环境缺陷 | 第48-50页 |
5.2.1 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48页 |
5.2.2 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48-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完善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1-58页 |
6.1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内部机制设计 | 第51-54页 |
6.1.1 明确制度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机构职能定位 | 第51-53页 |
6.1.2 出台差别费率制定标准和实施细则 | 第53-54页 |
6.1.3 保险额度监测与调整 | 第54页 |
6.2 强化外部制度支撑 | 第54-58页 |
6.2.1 完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环境 | 第54-55页 |
6.2.2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