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橡胶树及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 | 第10-11页 |
1.1 橡胶树 | 第10页 |
1.2 棒孢霉落叶病的发生与危害 | 第10-11页 |
2.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2.1 病原学 | 第11页 |
2.2 发生规律与流行学 | 第11-12页 |
2.3 抗病育种与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3. 丝状真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遗传转化技术 | 第13-20页 |
3.1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13-15页 |
3.2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技术 | 第15-20页 |
4. MAPKs在真菌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4.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第20-22页 |
4.2 与真菌生长、发育相关的MAPK基因 | 第22-23页 |
4.3 与环境胁迫反应相关的MAPK基因 | 第23-25页 |
4.4 与致病性相关的MAPK基因 | 第25-27页 |
5.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8-6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1 供试菌株和质粒 | 第28页 |
1.2 供试培养基 | 第28-29页 |
1.3 生化试剂和仪器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46页 |
2.1 橡胶树多主棒孢Cc01菌株REMI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质量评价 | 第29-38页 |
2.1.1 Cc01菌株REMI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29-31页 |
2.1.2 Cc01菌株REMI突变体库质量评价 | 第31-37页 |
2.1.3 Cc01菌株REMI突变体表型观察 | 第37-38页 |
2.2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致病性相关突变体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 | 第38-42页 |
2.2.1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38-40页 |
2.2.1.1 Cc01菌株总DNA提取 | 第38页 |
2.2.1.2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初级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第38页 |
2.2.1.3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38-39页 |
2.2.1.4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2.2.2 Cc01菌株致病性相关突变体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2.3 橡胶树多主棒孢Cc01菌株hog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2-46页 |
2.3.1 Cc01菌株hog1基因的克隆 | 第42-45页 |
2.3.2 Cc01菌株hog1基因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60页 |
3.1 橡胶树多主棒孢Cc01菌株REMI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质量评价 | 第46-52页 |
3.1.1 Cc01菌株REMI转化条件优化 | 第46-49页 |
3.1.2 Cc01菌株REMI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质量评价 | 第49-50页 |
3.1.3 Cc01菌株REMI突变体表性观察 | 第50-52页 |
3.2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致病性相关突变体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 | 第52-58页 |
3.2.1 Cc01菌株高质量基因组DNA制备 | 第52页 |
3.2.2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 第52页 |
3.2.3 Cc0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初级信息学分析 | 第52-55页 |
3.2.4 Cc01菌株致病性相关突变体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 | 第55-58页 |
3.3 橡胶树多主棒孢Cc01菌株hog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8-60页 |
3.3.1 Cc01菌株hog1基因的克隆 | 第58-59页 |
3.3.2 Cc01菌株hog1基因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3页 |
4.1 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原生质体的获得 | 第60页 |
4.2 橡胶树多主棒孢菌REMI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60-61页 |
4.3 橡胶树多主棒孢菌致病缺陷型突变体筛选模式的建立 | 第61-62页 |
4.4 橡胶树多主棒孢菌hog1基因的功能预测 | 第62-63页 |
5.结论 | 第63-65页 |
项目资助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附录1. 缩略词表 | 第75-76页 |
附录2. 附图 | 第76-78页 |
附录3. 标签插入位点侧翼序列 | 第78-80页 |
附录4. 致病性相关突变体侧翼序列预测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编著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