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法律社会学论文

守法激励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论第11-25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理论研究的困境第13-17页
    三、守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17-25页
        (一)消极守法第18-20页
        (二)维权方式的异化第20-22页
        (三)明知故意的违法行为第22-25页
第一章 影响守法行为的社会因素分析第25-39页
    一 社会标签的影响作用第25-27页
    二 执法环境的影响作用第27-29页
    三 法律干预的程度第29-31页
    四 公民的普遍守法意识第31-33页
    五 社会利益间的冲突与平衡第33-34页
    六 守法经验和守法习惯第34-39页
第二章 守法激励对象的特征分析第39-55页
    一、经济理性人的“有限理性”第39-43页
    二、主体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第43-46页
    三、社会偏好与偏好多样性第46-49页
    四、法律资源稀缺性假设第49-51页
    五、守法激励对象的动机第51-53页
    六、激励对象的判断逻辑第53-55页
第三章 守法激励过程的经济分析第55-73页
    一、守法行为的成本收益模式第55-60页
        (一)守法成本分析第56-59页
        (二)守法收益分析第59-60页
    二、守法行为的具体过程第60-68页
        (一)守法行为的预期估价第61-62页
        (二)守法成本的综合考量第62-64页
        (三)守法与违法成本间的权衡选择第64-68页
    三、法律市场的竞争与均衡第68-70页
    四、守法激励的预期效果第70-73页
第四章 守法激励的具体形式第73-95页
    一、守法激励的向度第73-78页
        (一)自我激励第74-75页
        (二)单向激励第75-76页
        (三)双向激励第76-78页
    二、守法激励的表现方式第78-84页
        (一)物质激励第79-82页
        (二)精神激励第82-84页
    三、守法激励内容的具体化第84-87页
        (一)法律规范调整对象的具体化第85-86页
        (二)法律干预成本的具体化第86-87页
    四、集体意识的道德激励第87-95页
        (一)道德认同的必要性第88-89页
        (二)集体意识认同的结构第89-91页
        (三)认同信念指引下的一致行为第91-92页
        (四)守法理性和感性的统一第92-95页
第五章 促进守法激励的制度措施第95-115页
    一、疏通法律维权途径第95-100页
        (一)多元救济渠道的合理性第95-96页
        (二)守法成本与守法收益的配比调整第96-97页
        (三)降低司法诉讼成本第97-98页
        (四)利用助法行为的优势第98-100页
    二、提高违法成本,优化法律制度设计第100-103页
        (一)从立法上减少守法成本第100-101页
        (二)以行为目的为基础第101-102页
        (三)提高法律指引的精确性第102-103页
    三、建立守法诚信制度第103-105页
    四、提供守法援助渠道第105-108页
    五、提高执法效率、完善执法效果第108-112页
        (一)执法力度、处罚力度与惩罚概率第109-110页
        (二)善用执法裁量空间第110-112页
        (三)降低法律调控的执行成本第112页
    六、营造全民守法、严格执法的法治环境第112-115页
结语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27-129页
后记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法目的论解释研究
下一篇:以“生态法益”为中心的环境犯罪立法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