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5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2-36页 |
1.1.1 我国地下管线的现状 | 第22-27页 |
1.1.2 非开挖修复技术 | 第27-33页 |
1.1.3 非开挖管道内衬修复设计理论 | 第33-3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第36-4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6-47页 |
1.2.2 存在主要问题 | 第4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7-4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47-4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48-49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49-50页 |
第二章 ASTM标准中内衬屈曲模型 | 第50-58页 |
2.1 引言 | 第50-51页 |
2.2 圆周支撑率K的取值依据 | 第51-54页 |
2.2.1 Aggarwal和Cooper的CIPP外压屈曲试验 | 第51-54页 |
2.3 试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4-55页 |
2.3.1 试验采用的长径比L/D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2 CIPP内衬弹性模量E的影响 | 第55页 |
2.3.3 外部管道发生变形 | 第55页 |
2.3.4 内衬与管道之间环状间隙的影响 | 第55页 |
2.4 环状间隙对圆周支撑率K的影响 | 第55-57页 |
2.4.1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2.4.2 数据分析 | 第56-5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主要的内衬屈曲模型对比 | 第58-69页 |
3.1 引言 | 第58页 |
3.2 Glock模型 | 第58-60页 |
3.2.1 模型简介 | 第58-59页 |
3.2.2 Glock公式与已有试验数据的对比 | 第59-60页 |
3.3 临界屈曲应变理论 | 第60-63页 |
3.3.1 弹性模量的取值问题 | 第60-61页 |
3.3.2 临界屈曲应变模型 | 第61-63页 |
3.4 圆周支撑率K为变量的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3.4.1 圆周支撑率K为变量的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3.5 ASCE推荐图表法 | 第64-65页 |
3.5.1 设计原理 | 第64页 |
3.5.2 算例简介 | 第64-65页 |
3.6 考虑环状间隙影响的计算模型 | 第65-67页 |
3.6.1 内衬受力模型 | 第65-66页 |
3.6.2 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3.7 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薄壁不锈钢内衬屈曲失效试验研究 | 第69-94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薄壁不锈钢内衬屈曲失效试验 | 第70-87页 |
4.2.1 试验方法 | 第70-71页 |
4.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71-75页 |
4.2.3 试验过程 | 第75-85页 |
4.2.4 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4.3 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 | 第87-92页 |
4.3.1 常用的外压屈曲强度计算模型对比 | 第87-88页 |
4.3.2 考虑环状间隙影响的内衬强度模型 | 第88-89页 |
4.3.3 拉格朗日插值法 | 第89页 |
4.3.4 数据处理及计算求解 | 第89-92页 |
4.3.5 结果分析讨论 | 第9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新型薄壁不锈钢内衬及其受力模型 | 第94-108页 |
5.1 引言 | 第94页 |
5.2 新型薄壁不锈钢内衬 | 第94-96页 |
5.2.1 改进原理 | 第94-95页 |
5.2.2 施工工艺 | 第95-96页 |
5.3 新型薄壁不锈钢内衬的外压屈曲力学模型 | 第96-106页 |
5.3.1 最小势能原理 | 第96-98页 |
5.3.2 刚性腔体内的固定圆拱外压屈曲模型 | 第98-101页 |
5.3.3 拱形结构总势能 | 第101-103页 |
5.3.4 解析公式推导 | 第103-106页 |
5.3.5 试验数据和解析公式的比较分析 | 第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薄壁不锈钢内衬管片弹性屈曲有限元分析 | 第108-118页 |
6.1 引言 | 第108-109页 |
6.2 弹性屈曲有限元分析 | 第109-113页 |
6.2.1 有限元模型 | 第109-110页 |
6.2.2 初始外力F对有限元模型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6.2.3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111-113页 |
6.3 解析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113-116页 |
6.3.1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Glock公式的对比 | 第113-114页 |
6.3.2 有限元模型与解析公式临界屈曲强度的对比 | 第114-115页 |
6.3.3 有限元模型和解析公式在的径向位移 δ/R对比 | 第115-11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18-12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18-12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附录 | 第130-132页 |
附录一:公式参数 | 第130-132页 |